第10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4 頁)
上庸等地的當地大族此次盡數被一網打盡!
也基本算是平定了東三郡。
不過嘛……
趙統心下也很清楚,若是自己現在就倉促領軍沿漢水向西進取漢中的話,恐怕還是會三郡間的局面不穩。
有一些望族可能會藉機勾引曹軍來攻。
與之裡應外合,引狼入室!
這種情況,趙統可絲毫不敢小覷。
歷朝歷代。
大族間勾結外敵的可並不在少數呢。
何況。
這一次還是趙統為了削弱當地大族間的實力及影響力而選擇先行發難呢。
要說這些家族間私下沒有怨言。
那恐怕是壓根不可能的事!
說出來,趙統本人也不會相信。
故而,再與參軍馬謖鄭重商議一番過後。
他也聽取了馬謖之良策。
開始著手進行西征漢中前的些許準備措施。
首先是請求孟達與房陵太守蒯祺快速抵至上庸,以此來穩固大局。
東三郡,若論地理位置最為重要的自然就是上庸郡了。
上庸其間連線著漢水水域。
支流一直從漢中沿途穿來,從上庸這一段水域流經至襄樊一帶。
其西與漢中所相接。
南亦與宜都、房陵,繼而相連目前的首府江陵城。
北亦與南陽郡所相連。
東則是襄陽、樊城一面。
可以說,上庸算是一處戰略要地。
即便由於地利的干係,導致交通不便,人口也大為減少。
但若是要曹軍所據。
亦會令己方局面陷入劣勢。
況且,己方還需要從上庸征伐漢中已東呢。
若上庸一旦有失!
那己方與荊州方面便將斷絕一切聯絡。
此事幹系重大。
趙統自然也無比重視此事。
而將蒯祺調至上庸郡。
自然有讓其在短期之間穩定周邊地區的考慮。
畢竟,蒯祺本就是荊襄蒯氏大族,又久居房陵為官多年。
也由於蒯祺一向為官清廉、公正,執政有方,多載的積累下來,房陵基本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場景。
似上庸、西城受申氏為首的大族所頻繁的壟斷,百姓早已是流離失所,飽受飢餓的折磨。
但當聽聞房陵郡的總總善舉後。
一時間,流入房陵的人口亦是逐漸倍增。
而蒯祺亦是對其進行妥善的安置。
這也是申氏等望族多載下來一直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緣故。
而由於惠民的政策下來。
東三郡間,當地士民提起蒯祺之名,無不是發自內心的頂禮膜拜!
所以,將蒯祺抬出來穩定郡內政務。
也是必然之事!
可鑑於先前蒯祺也有寧死不降的前科。
趙統此時摸不透他的內心,不知他究竟作何感想。
也不敢當真就將政務全權委託於他!
便有了請求孟達前來相互監督。
但孟達的人品也並非那麼可靠。
而就在蒯、孟二人啟程奔往上庸的時刻。
趙統已經親筆書信一封差人迅速送往成都,向軍師諸葛亮如實呈稟目前東三郡方面的戰況,還請示著下一步的動向。
並還在書信間問詢關於三郡間官員安排的人選。
之前,諸葛亮有差人令宜都太守孟達協助趙統攻略東三郡的指令。
但趙統知曉孟達此人在面臨著曹軍大舉來襲之時,存在著反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