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南巡百夷(第1/2 頁)
說來,肖榮璋並不是第一次離開長安,自他繼位,大概在外征戰和在太極宮裡上朝看摺子的時間也差不許多。
少年天子,胸懷天下,馬上奔波,開疆拓土,滿朝文武跟著一起興奮還來不及,並沒有太多反對的聲音,何況在當太子的時候肖榮璋已是戰功卓著,後來御駕親征又或者體察民情,也說不上是什麼探索未知領域的壯舉,眾人也都習以為常。
所以此次前往南疆,聖旨一下,大臣們說得最多的還是皇帝聖明,體恤南地兩年來多有水患蟲災,民眾生活疾苦,前往體察民情乃是親民厚愛之舉。
此旨意一出,若一定要說有人在這個時候坐不住了,我覺得那應該是——龍番吧?
如果我是他,我現在就快馬加鞭奔回中山,用最大的力量做一番國泰民安的樣子出來。就像武婕妤說的,其實從榮璋的立場上來看,中山政權的交替如果是順應民心的,誰做當家人對於大周來說都是一樣,只要他能治理好中山,使百夷安定,大周朝廷並榮璋本人也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我想龍番未必會如此,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是我覺得龍番其人狂悖荒謬不似常人,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與否,好像並不在他的思考範疇,更多能決定他行為的是“喜惡”二字。
我的這個觀點得到了一個人的認可,這個人扛著他蜂窩一樣的後背聽我說起我們即將開始的中山之旅時,對於我的論斷深以為是!
我瞧著江還晏又想笑,我覺得我這樣特別不好,特別沒禮貌,可就是忍不住。
“你若是想笑就笑吧,不用憋著。”江還晏一臉無奈的苦笑。
“可他身邊總有耳聰目明的謀士勸說,不然他也不會想到利用嫂嫂的身份謀逆。”武言不無擔心。
“那你與我們同去吧?咱們就想方設法不讓他聽勸。”我對武言道。
武言很奇怪我會站在她的立場上,她一直認為我同皇帝的立場是相同的——既得利益在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一笑,並不言語。
我瞭解肖榮璋,他才不是這樣息事寧人的性子,若是,他何苦跑這一趟?有時間坐在太極宮,想想怎麼滅了秦國,搶回他的泉兒不好嗎?何苦招惹一個已經風平浪靜的地方。
榮璋有他一統天下的抱負,同樣也有他從來沒有改變過的對於是非對錯的衡量!若說這個男人讓人心動,那絕不僅僅是他帝王的身份,英俊的相貌,征戰四方的殺伐決斷,還有他心裡對於人間正道的堅持,在我看來,這是生在帝王家的人難得的真性情,若是當年先帝能有這份真性情,怕便不會有肖榮璋這一生的遺憾了……
我提議武婕妤同往這件事很快得到了太后的支援,一我沒有女眷陪同照顧實屬不便,太后擔心他兒子不假,也擔心我肚子裡她的孫子。二來武婕妤出身中山,對於南省人文地貌都十分熟悉,給我們做嚮導再好不過,一概吃食也有照應。
其實我私心想著,太后未必也只有這兩個能說出來的原因,程如蕙其人,有其子怎會無其母?只是這些年當了太后藏了鋒芒罷了,對於龍番造反一事,太后並不滿意,雖是屬國國政,但是屬國也是大周的屬國,若是誰都能反,那還要大周的統治所謂何來?所以她瞭解她的兒子,也心疼武婕妤這個並不顯山露水的兒媳婦家國逢難。
“多謝娘娘。”武婕妤聽得訊息,帶著淚花前來謝我,跪著不肯起來。
“別慌謝,還有一件事等我說完,一同謝個大的就行了。”我笑道。
武婕妤不解,一旁沙利茲已難耐喜悅,顧不得禮節拉著我,滿眼都是期待。
“就如你所願。”我笑道,“不過說好了,武程乾打了我大周子民,醫藥費一分也不能少的,隨你們折變了什麼補上,明日送到長安府衙上了了此案,才可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