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楊三柱苦著臉道:「背書還能死記硬背,可是作詩什麼的,我完全不會啊!感覺好難!」他在現代都對文科特別苦惱,更別提在古代學作詩了。
元嘉說道:「多讀別人作的詩,即使不會作詩,也能寫出幾首合格的詩來。雖然這樣的詩匠氣十足,但在科舉中詩詞所佔比重不多,你要想考個功名,應當主攻策問和雜文。」
帖經、經義、墨義在元嘉看來只要把書本都背熟了,理解了,就完全沒什麼問題,這是基礎知識。詩賦就比較看靈氣和天賦了,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平時就下苦功,各種型別的詩賦多做一些,考試時直接用。策問和雜文才是看個人的真正水平。
然而楊三柱一臉懵逼:「策問和雜文是什麼?」
元嘉:「……」忘了這小子剛入學沒多久,連科舉考哪些內容都不知道。
「你還是乖乖去背書吧!別想太多了,你先把千字文背熟再說!」
楊三柱乖乖的走到書桌的另一邊,拿出自己的課本開始背書。
<<<<<<
縣試時間即將來臨。
元嘉準備下場一試,與他一同下場的還有私塾甲班裡的一些同窗,只不過這些同窗各個年齡比他大了好多,最大的都有二十多歲了,而年齡小的也有十六歲了。
元嘉一個十歲孩子站在這些人當中,就格外令人矚目了。
同窗還好,知道元嘉的水平有多高,其他來參加縣試的考生,看到一個個頭那麼小的孩子也來排隊準備入場考試時,都紛紛投來驚訝的目光。
私底下的議論紛紛不斷,都在打聽元嘉的來歷身份,倒是沒人當著面說什麼不中聽的話。
入了考場之後,元嘉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在眾多考生當中,他矮矮的個頭也十分顯眼。
主考官縣令大人走進來時,一眼掃過去,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面帶稚氣的元嘉。
縣令有點詫異,年齡小的考生他不是沒見過,但他還真沒在平安縣見過,畢竟平安縣就是一個較為偏僻的小縣城,幾十年來就沒出過一個舉人,就連最近考中秀才的人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文風不盛的平安縣更別提出一個神童了。
因此縣令難免多關注了一下這個年幼的考生。
即使這個孩子只是提前來下場試一試自己的水平,但若是水平不夠,教這孩子的先生也不可能讓他下場來試一試。
縣試的考試內容不多,考試難度也不高,基本上把書本都背熟吃透了,輕而易舉就能做出來。
元嘉這兩年日夜苦讀可不是白費功夫,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還這麼用功,自然有極大的成效。
一路做題下來,極為流暢,就沒遇見不會做的題。元嘉刷刷刷做完後,抬頭看了一眼其他考生,發現其他人都還在面色嚴肅緊張的寫著卷子,他是第一個寫完的。
元嘉看了看用來計時的燃香,發現時間還非常充足,於是就把卷子檢查了一遍,倒不是對自己的答案沒信心,而是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在該避諱的地方沒有避諱。
古代在避諱尊者名諱方面看得很重,避諱分三種,國諱、聖諱和私諱,皇帝的名字和聖賢的名字以及自己長輩的名字,都需要避諱。
元嘉仔細檢查了一下卷子,發現自己該避諱之處,都換了同音字避諱了,沒有犯忌之處,於是就提前交卷了。
縣令收到元嘉的卷子時,還對他微微一笑,很是欣賞他的模樣。
元嘉回拜一禮。
縣令開始閱卷,他目光落在整潔的卷面上,看著那一個個端正有風骨的字型,下意識就對寫出這一手好字的考生產生了不錯的好感,再看答題內容,全部正確無誤,要不是其他考生還沒交卷,他現在就想宣佈這張卷子的主人就是案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