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第1/2 頁)
肉臊也有許多不錯的口味。
兩種的相同點便是,其中的麵條一定要是手擀麵,而且還用細面。
面必須不軟不硬,煮熟之後勁道光滑,這才能在湯汁裡變得十分順口。
說話間,那邊麵條都快做好,蘇菀這邊的豬肉也已經切成片,蘇菀用的是五花肉,有肥有瘦,一會下到素油鍋裡會更好吃。
豬肉倒入熱油鍋裡,再加上各味調料,生薑辣椒粉鹽,最後還有陳醋,陳醋是其中關鍵。
這些炒熟之後就可以盛出來。
鍋裡直接加油就開始炒從南膳房拿過來的豆腐,這豆腐切成小塊,放完調料多一步勾芡,看起來汁水濃濃的。
等面煮好撈出來,先給麵碗裡澆上湯,然後一些肉臊,一些豆腐臊,兩個拌在一起吃。
主要西外宮人太多,豬肉全都做成臊子也不夠,幸好豆腐臊的味道也不差的,而且裡面還有豬油香。
臊子一炒出來,香味就能飄出去。
加了陳醋的料頭香味十足,而且因為炒的是臊子,不是普通吃的菜,所以調料都比平常要重,特別是鹽放了不少,香味飄得更遠。
煮好的手擀麵澆湯之後是清亮的顏色,但這臊子一加進去,立刻變成鮮艷惹眼之色,面足夠細,所以顯得單薄入味,其中醋的酸,辣椒粉的辣,豬肉的香,所有味道融合到一起。
那便是一碗吃不膩的臊子湯麵。
中午來西膳房吃飯的西外宮宮人們,聞著味道都覺得自己腹中飢餓。
雖說昨天吃了面,但那是蔥油拌麵。
今日也吃麵,又變成臊子湯麵。
都是麵食,做法完全不同,吃法也不一樣,味道更是千差萬別。
怎麼自己家做飯來回都是那麼兩種,反而西膳房總能把飯食做出花來。
尚食司把這事應付得很好,鍾粹宮的大宮女幾經猶豫,終於在午飯過後把信件送出去。
早上還在猶猶豫豫。
中午南膳房做了豆花飯,北膳房炒了米粉,還把湘地人又引來。
西膳房則是臊子湯麵。
一個賽著一個好。
哪點像沒有食材的樣子,拿那些宮人們的話說,分明是給他們加餐了,分明是換個花樣吃東西。
絲毫沒覺得比之前差啊!
吃的人開心,不知道背後尚食司的人花了多少力氣啊。
但這話蘇菀她們聽了都開心,說明花的力氣有價值!
宮人們跟尚食司的人其樂融融。
鍾粹宮那邊則滿面愁容。
這封加急的信送到行宮玉華宮,至少要七月初四。
只希望這期間尚食司一定出事才行。
可這話鍾粹宮的人都不信。
因為人家實在不行,把這兩日做過的飯菜再做一遍,估計宮人們都不會反對。
聽說那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此時的玉華宮涼風陣陣,比京都的暑氣相比,這裡不愧是避暑勝地。
但再涼的風,也比不上姜貴妃宮殿的冷然。
從昨日七月初一大朝會開始,今日七月初二。
為尚食司到底屬於後宮還是屬於朝堂,已經吵了不下五輪。
中間御史臺還在責問姜貴妃為何大意疏忽,讓幾千宮人挨餓。
這是置幾千宮人的命於不顧嗎?
若有一天百姓有難,難道也可以用一句疏忽揭過嗎?
只能說天祥國的御史臺確實會吵架。
一下上升到這種高度,連一直沒吭聲的幾位大學士都抬抬眼。
這六位大學士一向不怎麼說話,只有緊要政務才會開口。
但此時也覺得御史臺那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