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2 頁)
你的手段太硬,就有儒生說你不體恤百姓,不顧百姓生死,百姓會被逼反;你若是太過軟弱,少不得就要鬧出亂子來,百姓爭奪糧食,也要被逼反。
「以郡縣為制,派兵分割。」劉玥思量再三,對左右說道。
這方法來得不怎麼體面,是二戰中岡村寧次使用的「大掃蕩」的法子。當時因為中國幅員遼闊,腹地太深,縱深太廣,不好管理和推進軍隊,所以用網格化將中原腹地劃分為塊狀,將百姓拘在每塊之中,方塊與方塊相照應,由最上層統一部署管理。
將災區以郡縣為坐標,劃分為網格塊狀,劉玥稱其為「塊區」。到時候將兵卒撒下去維持治安,塊狀之內除了本地原有官員,再各設定一位賑災官,由當地望族中挑選,可以讓他們捐糧食來當這個官。
「這豈不是又在賣官。」有人問道。
劉玥笑道:「這賑災官只在災時有用,若是有能力之人,等旱災過後,我自然提拔他。若是無能之輩,只靠捐糧當上這官,之後也不會派他大用,不過空給一個官職,虛名罷了。」
所謂名門望族,衣食無憂,所憂所慮無非是子孫後代的前程。劉玥雖然是騙他們捐糧食,但畢竟給了一個誘餌,萬一自家孩子幹得不錯,被劉玥看重了呢?
「二則方便調查每個塊區中的災民數量和受災情況,然後統一由益州糧倉撥糧賑災。災年過去之前,所有人無公文不得離開自己的塊區。」劉玥想了想,說道:「此外和上次瘟疫時一樣,以工換糧。」
荀攸想了想,說道:「明公想法固然不錯,但地方與地方不同,有些地方本來貧瘠,受災更嚴重些,有些地方豪門本就少一些,若都化作塊區一視同仁,不是反而不公?」
災年來時,難民流動是最大的麻煩,卻也是不得不為的做法。因為有些地方受災了,其它地方說不定還能種糧食,這就叫人口遷移,百姓自然而然會去尋找適宜生存的地方。可劉玥強行把人固定在塊區中,固然是省了許多隱患,卻也有弊端。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如果這塊地就是種不出糧食,難道要這塊地方的百姓守到死嗎?
諸葛亮也考慮到這個問題,他搖了搖扇子,道:「這個不難,若是這一塊種不出糧食,或者沒有富戶豪門,便由當地官員上報,將其中百姓遷移到附近塊區。」
就算要人口遷徙,也必須在他們的控制之內。而且有官員軍隊疏導,能讓流民更快抵達安定下來的地方。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這個法子倒可以一試,不過若是來年還是過不去災荒,益州糧倉支撐不了太久。光是靠益南和江南那點農田,無法供三州災民食用。」賈詡點出問題的核心。
是的,最關鍵的還是怎麼生產糧食,不能坐吃山空啊。
劉玥心急,她知道有時候大旱是兩三年都沒水的,靠近長江的地區還好些,若是附近沒有湖泊……現代治理乾旱的方式,也就是平時多積攢糧食,然後建水庫和引流。
最先進的也就是沙烏地阿拉伯了,全自動化灌溉,將植物供水精確到滴。呵呵,她要是有這麼先進的科技,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沒一統天下。
更麻煩的還有蝗災,久旱必有蝗災,不是說這兩個有什麼親戚關係。而是蝗蟲不能生存在潮濕環境下,乾旱後導致植物變少,蝗蟲天敵也會減少,可不就是旱災會導致蝗災嗎?
「在湖泊江河附近挖溝渠,儘量多延伸幾個塊區。」諸葛亮又說道:「我們劃分塊區時,將人口遷移到那幾塊中,在這幾塊塊區多飼養鴨燕等以蝗蟲為食的飛禽。」
「此外還要防有人私自屯糧販賣。」荀攸是大家族出身,自然瞭解這些事情。對百姓來說,這是一場災難,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就是閃著金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