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第1/2 頁)
講座進行的一個小時裡,江予表現得禮貌而低調。除了被人點名提問,他幾乎不會在其他前輩討論時插話。
若緒坐在學術報告廳第二排的位置,能看清楚那人臉上所有的細節。他還是那副沉斂又剋制的樣子,偶爾露出得體的笑,帶著一股淡泊的疏遠。
兩人距離最近的時刻,大概就是講座結束以後,江予隨著院領導和一眾前輩走下講臺的間隙。若緒被烏泱泱的人群擋在外圍,看著江予隨禮儀小姐往會場外走去。他們相隔不過兩三米的距離,但江予沒有看到她。
在這樣混亂又充實的日子裡,若緒迎來了她二十七歲的生日。
三月十七日這天,正好是週日。
為了給若緒慶生,簡怡約了朋友在攝影工作室的天台上聚餐。
攝影工作室名字叫做&ldo;海島花園&rdo;,坐落在東邊商業中心不遠處的老街上。附近的建築大多是平房,因為景色優美,不少年輕人會慕名過來取景,使得整條街成為了北嶼小有名氣的網紅景點。
海島花園坐落在老街的中段,是一棟兩層樓的矮房。在若緒剛回國不久,簡怡便動了組建攝影工作室的念頭。女人和當初ven動漫社的幾個朋友一拍即合,開始了籌建工作,機緣巧合之下,又拉著若緒入了股。
工作室是某位合夥人的祖宅,一樓是接待室和化妝間,二樓是拍攝場地,包括一間休息室和一間廚房。天台上搭了個雨棚,還有餐桌和燒烤架,碰上天氣好的時候,一群朋友則會選擇聚在這裡,一邊吹著夜風,一邊喝酒聊天。
若緒趕到工作室的時候是下午,一樓大廳的接待室裡,坐著三個十七八歲的女學生,助理文妮跟她們商量寫真拍攝時間。若緒沒有上前打擾,而是徑直走向了二樓。
廚房裡,簡怡正在準備晚上要用的食材,若緒站在她身邊給她打幫手,一邊問:&ldo;淺草在拍照?&rdo;
簡怡回頭往門外看了眼:&ldo;店裡準備四點打烊,這會兒已經拍完了。他說他去附近超市買點酒回來。&rdo;
等洗菜、做菜一系列工作忙完,已經到了傍晚。除了冷盤和烤肉外,其它食物都是從附近酒店叫的外賣。朋友們也陸陸續續到了,包括聞一渡和簡怡夫婦,攝影工作室的合夥人,以及兩位簡怡和若緒的共同好友。
夜幕降臨時,天空呈現出泛著薔薇色的灰。沿街的店鋪接連亮起燈牌,匯成了一條蜿蜒纏繞的光河。
三月底的風滲透著涼意,若緒坐在頂樓,卻不覺得冷。她想起上一次過生日的時候,自己還在波士頓。朋友們實習的實習,回國的回國,剩下她一個人待在實驗室裡,度過了冷清的二十六歲。
她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人聲鼎沸的熱鬧了。
朋友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突然間,聞一渡說起了林稚的近況。
林稚三年前在h大獲得金融碩士學位後,留在波士頓當地的一家投資銀行,一年前又跳槽去了華爾街。
去年回國前,若緒在紐瓦克機場轉機時,跟對方見了一面。兩人坐在機場裡的咖啡廳,聊了近兩個小時。面對許久未見的老友,若緒心裡升起了股奇妙的親切感。她還記得剛到國外那會兒,因為兩人住處相隔不遠,隔三差五會和幾位校友相約在家中小聚。
曾經有人問若緒和林稚,兩人既是高中同學,又是大學校友,如今同在異國他鄉,怎麼沒想過湊成一對。沒等若緒想好怎麼回應,一旁的林稚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作答:&ldo;我以前表白過,人家沒答應。&rdo;
自那以後,身邊的朋友便再也沒給這兩人亂拉郎配。
從出國到若緒跟galv分手後的小半年時間裡,若緒和林稚都維持著非常純潔的朋友關係。唯一的小插曲,發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