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赫吉安搖搖頭,「帝姬怕是高估小忽安了,我部族人才堪堪腹足,哪有能力養上萬匹駿馬?」赫吉安頓了頓繼續說道,「族人只有填飽肚子,才能卯足勁去餵養馬匹。既然帝姬說到誠意,那麼吉安大膽問一句,若小忽安於大恆買糧,帝姬能否做主,讓我部族人溫飽?」
主意果然打在糧食上!
趙清毓望向景元帝,眉頭一挑。他們昨日還商討小忽安若是索求,會索求什麼。景元帝說是布匹、茶葉。畢竟這兩樣東西都是緊俏貨,再往北部走走,能換得不少東西。
趙清毓當時篤定糧食。小忽安地廣人稀,族人又不擅長種植,每年從其他國家和部落買糧。跟其他部落和國家相比,大恆糧足價低,具有絕對優勢。小忽安可不是善類,必然會借著交好的名頭,狠宰大恆一筆。
只是沒想到,趙清毓在京都。老狐狸對上老狐狸,聊齋都不要他們去演。
「三王子想買糧?買什麼糧?買多少糧?」
戶部尚書王致和挺著將軍肚看了一早朝的事,這會聽到「買糧食」才來了精神。
「自是越多越好。」
第21章
「那不知三王子以何價來買?」
「現在兩國交好,吉安相信陛下會友愛我小忽安子民,斷不會讓我小忽安子民餓著肚子。」赫吉安笑著說,「畢竟小忽安還想幫大恆,穩定天下。」
前面還說買糧,如今卻半個字不說糧價,這是指著大恆送糧?
北漠勢強,大恆雖有良將,可如今不是正面對敵的時候。所以,每年少不得向北漠進貢米糧、布匹。
可除了北漠外,大恆實力在大小忽安之上,當然不會白白送糧。小忽安打著交好的名頭,想吃白食,景元帝自是不會同意。
景元帝自是要護著大恆顏面,雖沒有直面懟上赫吉安,但卻冷著臉,明明白白的說道:「小忽安有千里草原,自是不會餓著。」
「再說了,大小忽安本是一家,若小忽安有難,大忽安斷不會袖手旁觀。」
的確不會袖手旁觀,他們會趁火打劫。
「陛下所言甚是,待大忽安同我部親如一家後,就怕後面要同陛下結兩國之好。」
赫吉安和景元帝的針鋒相對,讓殿中群臣不由揪起心。
他們一心求穩,這會便頭腦一熱,打起自個主子臉來。
「皇上,我大恆物阜民豐,便是出以援手,也毫不傷我大恆根基。再者,諸國也會盡知我大恆仁愛知名。」
趙清毓一眼望了過去,這個臣子她熟的很。雖不知姓甚名誰,但是卻跳得高。
上次徵戰鷂族一事,便是他大舉交好之旗,抗議武徵鷂族。
這人怎麼還能上朝議事?難道是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她爹都不捨得動他?
顯然,趙清毓是誤會了。哪裡是景元帝不捨得動他,著實是給忘了。
這個人是小小禮部判部司,剛好夠格上朝議事。他原是十三年前二甲進士出身,可為人迂腐,得虧前些年文臣大勢,才順帶將他拔拉至今日之位。只是,後來便再無進度,在判部司位置上一守便是十來年。
上次鷂族的事,跳得人多,他一個一個小小判部司,景元帝根本沒記在心裡。而且鷂族一事,趙清毓雖然順利帶兵南下,但朝堂之上文臣依舊佔了優勢,景元帝雖有處置,可這位判部司根本不夠格,便逃過一劫。
可如今連郭淮、何平濤等人都靜默不語,他居然跳了出來,真是自個往槍口上撞。
景元帝正巧要敲山震虎,這人跳得可真及時。
「我大恆雖物阜民豐,可卻也有那食不果腹之地。既然李愛卿說到仁愛,想來不忍我大恆百姓受苦。」
景元帝眼光落在吏部尚書身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