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若是有家室,有老子孃的,願意回歸故里的,霍山便除撫卹金外,再額外給他們一筆銀子,讓他們歸鄉。
若是形單影隻,孤身一人的,願意去尋覓自己的生活的,霍山會同樣給他們一筆銀子。若是他們無處可去,霍山便安排他們去京都,去自己的莊園裡幹些活,大家聚在一起,也能熱熱鬧鬧的過著日子。
「只是,霍家能力有限,幫不了所有人。你外祖父也因為這事常常嘆息。」溫氏說道。
趙清毓雖然駐守西北境,可是她心裡只有守衛疆土,抵禦外敵,其他的,比如安置受傷士兵這些後續她卻沒有關注過。
大恆雖然重文輕武,可是自霍英為後後,戰場士兵死傷便有一筆撫卹金。亡者八十兩,傷者四十兩。
有了這筆撫卹金,大恆軍士也算是有了保障。
「他們手裡有撫卹金,雖不多,但是按照一般人家開銷,也能花個十來年……」
溫氏搖搖頭,「你們戰場上的事我不懂,可是官場上的時我倒是聽說過幾分。」溫氏頓了頓說道,「就如同做生意,霍府擺在鋪子裡賣的精米,二十文一斤,可是我們從中二道販子那裡收來只要十五文,可是二道販子從底層老百姓那裡收來,可能只要十文,要是年成好七八文也是能拿下的。層層盤剝,從一開始的二十文到底下老百姓手裡,只剩十文了。」
「朝廷的撫卹金,說是八十兩、四十兩,可是將士們真正能拿到的,又有幾兩呢?終究是不夠生活,不然誰願意背井離鄉,留在京都呢?」
溫氏的意思最明顯不過,朝中官員貪墨了將士的撫卹金。
「他們好大的膽子!」
趙清毓坐不住了,站起身便要去兵部。
溫氏一把拉住她,「你別衝動。撫卹金這事你外祖父早些年就同兵部理論過,可是他們總是有理由搪塞過去。你外祖父又不能總是待在京都,這事便一直拖到現在。」
「不過,我聽說你外祖父上次離京時,將這事託付給竇將軍了,你可以去竇府問問。切莫著急上火,這事啊,不是一蹴而就的。」
「好,不著急,舅母,我先去竇府問問情況。」
趙清毓提著步子往外走,溫氏碎步子追在身後,「吃完飯再去吧,廚房裡正做著午飯,有你愛吃的清蒸魚。」
「不吃了,舅母,我走了。」
趙清毓知道鷂子翻身,躍上馬背,一騎絕塵,消失在溫氏眼前。
「哎,這孩子,這著急的性子,和她外祖父一模一樣。」溫氏嘆息道。
竇應德剛下朝,出了殿門,就看到府上管家牽著一匹馬等在殿前。
「你怎麼來了?」
「老爺,帝姬上府上了,說有急事找你。」
難道又是文武兼併之事?竇應德猜想著,可是上次不是說得很明白了嗎?這文武兼併哪裡是他們年輕人想得那麼簡單。
竇應德縱使有萬般猜想,也不好耽誤趙清毓。他拒絕了官轎,騎著管家帶來的馬,矯健的騎向竇府。
「撫卹金一事?帝姬怎麼突然問起這件事來了?」
「竇將軍,我也不同你繞圈子,我就想知道,撫卹金一事,如今您老調查到哪個地步了?」
第40章
「帝姬怎麼突發想起撫卹金的事來?」
最近皇商一事,趙清毓攪得朝廷風生水起,動盪不安,竇應德本以為她會借著這場風,好好揪揪世家的過錯,再打壓打壓世家。
可菜市口砍人的事情還在民間和朝廷流傳,趙清毓又把這目光瞄準了士兵撫卹金。
看這來勢洶洶的樣子,兵部要倒黴了。
「撫卹金一事,是霍侯爺去歲秋天交託給我的,侯爺讓我暗中查訪,等他回來作定奪。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