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2 頁)
溫晏然點頭,邊上內侍過來將木案上的書卷等物收起,並移開燈燭。
「陶荊此刻應該已經到來安好幾日了,你們替朕給鍾卿帶一句話,督促後方物資運送,陶將軍那邊,也可以動身了。」
來安城位於台州與丹州兩地的交界之處,具有特別的戰略意義,陶荊提前帶著前軍過去駐守並修建營房,其隨行兵將中多有陶駕的舊部,在這個時代,很多武官職位的傳承都依靠血緣,他是陶駕的親子,就算此前未曾統過兵,在這支隊伍中,也天然具有一定的威望。
池儀跟張絡都在天子身側侍奉,自然知道來安那邊還沒書信傳來,不過他們素服天子料事之能,既然陛下說人已經到了,那便是到了。
溫晏然不清楚身邊內官們的想法,對她而言,瞭解前軍的動向其實沒有任何困難,從穿越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像極了花架子的遊戲系統總算支稜了一下,將己方軍隊動向清晰地顯示在了[戰爭沙盤]上頭……
一刻之後。
還在營中值守的鐘知微聽完天子的話,目中泛起一絲瞭然之色。
身側的軍司馬有些不解,鍾知微解釋了一句:「陛下曾與陶老將軍談過西夷之事,對此地情形頗為瞭解,陶荊雖然行軍極快,但王刺史也是老謀深算之人,加上來安位置要緊,此刻陶少將軍雖然已經抵達來安,但多半是無法入城,只能在城外駐紮,是以我們要多運些物資過去,以便就地建造營盤。」
來安城外的軍營當中。
「王刺史不愧是當年名震台州的虎威將軍。」
說話的人是陶荊,而虎威將軍則是王遊當年趁著台州土人叛亂時自表的名號。
陶荊確實沒能進入來安城——台州四族雖然因為內訌而互相攻訐,但王游到底是個果斷的人,在知道建平大軍駐紮在上興關的時候,就直接派隊伍佔了來安,如今陶荊只能先在城外駐紮下來,還好台州內部不太穩當,他可以從容建造軍營。
因為家道中落的緣故,陶荊雖然出身武官世家,性情倒很是沉穩,他吸取了長輩昔年的教訓,力求穩紮穩打,尤其現在還是異地作戰,他每往台州前行一段距離,都會留下一定人手來建造軍營,力求部隊前後間可以彼此呼應。
隨從的將官對於陶荊的做法其實頗有異議,甚至有人覺得陶氏父子是被王遊嚇破了膽子,畢竟陶荊若是不那麼求穩的話,說不定能在臺州方面反應過來之前,先一步進入來安城,為此陶荊還特地斬了一個軍司馬,才安定了軍心。
駐紮下來後,陶荊第一時間派人給上興關那邊送了信。
下屬過來請命:「少將軍,我等接下來應當如何?」
陶荊回答:「現在就加強戒備,修整營盤,然後靜待我父到來。」又道,「爾等無須多慮,此事陛下心中已有定論。」
天子到底極具威信,既然陶荊說了是陛下的想法,旁人無論心中態度如何,都一定會表示支援。
陶駕來得也很快,其實陶荊的信還未送到上興時,他便被已經透過[戰爭沙盤]瞭解了前線情況的溫晏然派出,之前陶荊在沿途各處設點,雖然拖慢了自己的速度,卻方便了後來人行軍,陶駕不用管輜重等細務,僅僅三日後,帶了一千騎兵抵達,在來之前的一晚上還特地休養過了精神。
他年近五旬,按照大周的標準,屬於絕對的高齡人士,旁人也都能理解為什麼陶駕會來台州——若是此次不能翻身,他便再沒有洗刷恥辱的機會了。
陶駕帶兵抵達後,第一時間便召軍中所有中層以上的將官過來議事。
他們此次前來,名義上是讓台州就本地大族意圖謀反之事給個說法,但兩邊都心知肚明,西夷大族不可能把自家首領送入朝中請罪,這只是一個開戰的藉口而已,如今台州那邊遲遲沒有回應,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