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歐陽芾便將畢昇一家三代使用活板制書的經過與他述來,還言及活板相較雕板的優勢。
王安石聞後,思索不語,片刻方問:「以活板印字,可省料用幾何?」
「我全記了下來,你看看。」歐陽芾轉首去掏筆記。
王安石一時語塞:「當真下了番功夫。」
歐陽芾:「當然,這可是做研究必備的。」
將她筆記翻開,裡面清楚記錄著每道工序的用時、用料、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又載了製作一千冊書籍的成本同雕板印製的對比情狀。
「方今書價昂貴,貧寒子弟購不起書,只能借讀於藏書之家,逢原至今還常抄書以讀,你曾對我言過,你少時也嘗抄書,我以為書籍如同教書先生,若獲得成本太高,不利於知識普及,本朝所倡寓教於民,是希望人人皆有書可念,如范仲淹先生改革太學,在州縣廣設學堂,皆為培養更多人才,可培養人才不止需開設更多學府,更需降低學子從學成本,讀書便是最低廉的從學方式。」
她娓娓道來,聲並不高,帶著從容溫和的味道,王安石將她每一句話細細聽去,而後緘默。
「夫君?」歐陽芾悄悄打量他容色。
王安石放下手中滿滿字跡的紙頁,道:「你不愧為歐陽公之侄。」
歐陽芾笑了:「我還不愧為王介甫之妻呢。」
誇一句鼻子便翹上天,實是她的性格了,王安石亦笑。「若如你所言,如此省時節料之法,何以此人至今未成富戶?」
「杭州出名的書坊皆與官府過從緊密,或有親屬在其間,或經些手段交易,拿到的貨單往往成批成量,州縣學的典籍也多交由他們印製,其他書坊遭到排擠,久而久之,便也難以為繼了。」
他二人繼續就此話題聊些什麼,馬車於轆轆聲中逐漸行遠。
次月,王安石上書富相公弼,言活板印字一事。
兩月後,富弼回信,請王安石詳述此間細節,言辭中隱約透露出皇帝對此事的興趣。
王安石接到來信,繼續上書詳論此事,同時刻,朝中關於弛罷榷茶法的爭議如火如荼,被派往江東詢察茶法利害的官員乃王安石之友,二人就榷茶法利弊進行過探討,歐陽芾也曾寄信與穆知瑾,因穆家兩代皆為茶商,對茶法利弊更有切實體會,故歐陽芾也將穆知瑾的書信交予詢察官員看過,紛紛細節,不盡詳述。
嘉祐四年二月,朝廷降詔,弛罷茶禁,俾通商利。歐陽芾將這一好訊息寫信告訴穆知瑾時,後者已無法再對她作出任何答覆,只她寄出時尚不知曉。
嘉祐三年十月,朝廷召王安石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一職。
歐陽芾回到汴京時,歐陽修攜薛氏親至汴河碼頭迎接,此時歐陽修已得拔擢,權知開封府,同年司馬光回朝,升任開封府推官,賜五品服。
時隔一年餘返京,歐陽宅依舊如昔,薛氏拉著歐陽芾的手引她至從前屋中,道:「你屋子裡的東西我們一直沒捨得動,知曉你要回來,特意打掃了一番,你可得在家多住幾日。」還悄對她道:「你叔父聽聞你們回來,專辭了半日公務前去接你,他嘴上不言,實際想你得緊。」
歐陽修聽見了,便道:「言這些作甚麼,人家現下有了自己的夫婿,自然是同夫家住在一塊,日日往孃家跑,還以為夫家待她不好。」
薛氏回嘴:「那是誰言的替她收拾屋子,還買了人家愛吃的蜜餞?」
見歐陽修嘴不過薛氏,撇頭不言,歐陽芾於是挽了他的袖子道:「此處也是我的家,是我一輩子的家,我在江南最想念的便是叔父與嬸嬸了,日日想著,做夢也在想。」
「巧嘴滑舌,真想念也不見寄封書信來。」歐陽修睨她道。歐陽芾被逮著漏洞,悄悄朝薛氏吐了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