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神奇的巧合(第1/3 頁)
各種巧宗湊到一起,不管在誰看來,就好像不是巧合,而是人為的。
把懷疑當職業的公安們,當然更覺得這裡有些貓膩。
不過公安們對蘇永樂的懷疑,也僅僅是“打擊報復”之類的。
至於那個人,據他交代,他叫喬勝利,是隔壁豐港市的,來大田市買些農用物資,身上還帶著介紹信。
大田是個近海城市,要說這裡什麼產業最發達,除了海產品,就是藥品,這裡有藥廠,有農機廠,倒是有家化工廠,可化工廠生產化纖產品,並不產化肥
喬勝利又忙解釋,他是路過大田,要去北邊的通城,中途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買些大田的特色商品。
雖然喬勝利的說辭也能解釋得通,可總讓人覺得哪裡也不對勁。
有位老公安就說:“喬勝利的眼神不太對勁。”
小公安柳正浩嘴快,問了別人想問的:“師傅,哪裡就不對勁了?證件不缺,說話也沒漏洞,他也很鎮定,不像是心裡還藏著事的。”
老公安姓李,十幾年的經驗,不是白混的:“就是因為沒有漏洞,才不對勁。這普通人,猛地被抓起來,一定會惶恐不安。至少不該是他現在的這種表現。”
旁邊有人補充:“老李說得對,就算不是惶恐不安,也該生氣被冤枉吧。”
有人補充:“喬勝利一開始一直喊冤,只到後來說,堅信自己沒問題,不怕被審,反而表現得特別鎮定。”
老李突然冒出來一句話:“我怎麼覺得,這喬勝利的表現,像是那演練呢?”
這句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似乎也解釋合理了。
可他們公安辦案,不能單憑直覺推斷,那得有完整的證據鏈。
就這樣,柳正浩被派了一個活,去蘇永樂的老家,把那份傳說中的報紙拿過來。
如果蘇永樂的話都是真的,那麼他們也跟申城警方聯絡,獲取辦案支援。
蘇永樂可不是犯人。就算這個事情最後鬧個大烏龍,他也頂多得個批評教育,遠不到關起來的程度。
柳正浩便建議,先讓蘇永樂出去一趟,讓他的家人帶路,去他家裡拿報紙,又說:“要是他家人沒等他,那我跟小何,兩個人陪他回家一趟,去拿那份報紙。”
蘇永樂被問話的時候,曾經交代過:“我跟家裡人來市裡買東西。我跟我爹,還有我小姑我表妹,一起來的。他們應該還在外面等著我。”
於是小柳同志,和另外一個小同志,帶著蘇永樂一起出來,先找到了蘇小舅三人,說要去蘇家拿那份報紙。
既然蘇家有人能帶路,那蘇永樂暫時還走不了,就又被那位公安小同志帶回去了。
這年頭,他們單位的配置也有限,頂多就是三侉子和一輛吉普車。這吉普車現在被出市辦案的同事開走了。
騎三侉子去鄉下,顯然不合適
這柳正浩,也就跟著蘇家人一起,去坐公共汽車。
小柳年紀不到二十,跟在師父老李身邊,卻也是個勤快的。
一路上,不動聲色問蘇懷廉些問題,當然了問的最多的還是姚倩,誰讓她看起來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應該是最好套話的一個。
其中套話的重點,就是這報紙的來歷。
比如柳正浩問:“你們家的人,最近去了一趟申城?”
蘇懷蘭答著:“是我跟我家男人,帶了兩個孩子一起去的申城。”
她又大概解釋了為什麼去申城,那邊還有什麼親人。
至於問到那份報紙,她也有解釋:“兩個孩子淘氣,去回收站淘換小人書,我這人愛砍價,最後跟人多要了幾張報紙,當添頭。這帶回來引火多好用啊。”
蘇懷蘭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