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家的祖墳(第1/3 頁)
這天的午飯很豐盛,臘腸燜二米飯,春筍燒臘肉,風乾雞,魚乾燒茄子,外加幾個時令青菜,擺了一滿桌。
看到魚乾燒茄子,姚倩知道,這是自己和小舅帶來的,裡面藏著錢票的,只是錢票藏在最底下,要是隻是上面抓一把魚乾,肯定是看不到的。
想到這裡,姚倩放了心。
婁家人客氣,自己和小舅來一趟,吃喝一番,禮物不能帶的太重,可少了也不好看。
他們姚家蘇家都是漁業隊,往水產收購站賣海產的時候,總能換到些稀缺票,這些要比農業隊的婁家,方便不少。
吃飯的時候閒聊,婁玉城聽說姚倩是大姐,底下還有一個弟弟,三個妹妹,也知道姚家出了院牆,東邊就是海邊沙灘,便說道:“我自己做了個小釘耙,等會給姚妹妹帶回去。”
姚倩連忙說不用。這工具雖說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可看少年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一定不容易得。
董婆婆笑著道:“他要那個耙子沒用。從咱們家走到海邊,走得快也要近一個小時。他自己弄了那麼個傢伙事,可惜能用上的時候實在少。”
婁玉娥也勸:“半大孩子去海邊挖東西,大人管的少吧?南鄉這邊也這樣,可我們畢竟是農業隊的,總去那邊,人家漁隊的人也會說嘴。給了你們,到時候年底分姐姐一斤蛤肉乾就行啦!”
這耙子,還真就是專門用來挖蛤類用的,只不過做的特別小巧,只有三根釘齒,不像隊裡那些大傢伙。
這樣的小工具,正好適合孩子們拿在手上,不顯眼也不會被說。
別說,有了這趁手的工具,能多得多少好東西,就說平時靠兩隻手,也能挖出不少,就說昨天幾姐妹用手挖,都賣了好幾塊錢呢。
只是想到一家人很有可能要去申城,姚倩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姐姐,蛤肉乾簡單。到了年根底,我一定給姐姐送過來。就是吧,我們一家人可能……小舅?”
她不知道這事情能不能說,也不知道去申城這個事到底能不能成。要是一家人都走了,婁玉城一片好心,可拿了用不上呀。
蘇小舅解釋:“倩倩,玉城真心送,你就帶回去吧。要是你們真出門,到時候,這東西我給收著。東西稀罕,丟不了。”
前幾年,家家戶戶連一個鐵釘都見不到,後來不再吃食堂了,不少人家連口鐵鍋都沒有,只能用紅泥瓦罐煮飯煮菜。
老姚家,也是攢了很久才有工業票,買到一口大鐵鍋,可除了這個大鐵鍋,燒水煮米湯的鍋具,還都是紅泥燒的陶土製品。
說起來,在這個年代,如果兩家人鬧矛盾,打起來,最能唬住人的話便是:“我把你家的鍋底搗爛!”
敢說這個話的,家裡多半連鐵鍋都沒有,另外一家有鐵鍋的便多了些顧慮,氣勢立馬矮了三分:“我看你敢!”
可見,鐵鍋既難得,又很脆弱,鬧起來真被搗爛鍋底,那一家人做飯都要犯愁!
婁玉城能做出一個小鐵釘耙,還不知道想了多少辦法,從哪裡撿來的廢鐵,竟然這麼大方。
姚倩聽到小舅這麼說,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她心說,不管去不去申城,這東西接受了,也就多了個跟婁家來往走動的理由。
她心念一動,突然想起蘇小舅家還有兩個表哥,大表哥在縣城郵電局,這可是個鐵飯碗,小表哥原本要去參軍,現在去不了,也在上船掙工分。要是婁玉娥能當自己的表嫂,是不是就能順便避開那個上官知青了?
想到這些,姚倩接受的更坦然了,又跟婁玉娥說道:“姐,是我們家有些事,暫時還說不好,不過啊,我已經想好了,就算我不在,年根底的蛤肉乾,一定少不了!”
飯後,婁玉城去上學,婁玉娥去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