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第1/2 頁)
至於第二張卡[鏡面穿行],就是在鏡面中行走,她原本就勉強能做到這一點,在「樹苗」變成「小樹」後,這種能力就徹底穩定下來,固定成了一張卡牌。
宋逐雲腦海中劃過了一個念頭——如果以後自己實力繼續提升,一些包含有「鏡」元素的物體也能成為她移動的通道,說不定有朝一日,自己甚至能從活人的眼睛裡走出來。
至於[鏡面組],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具現化出很多的鏡子,對旁人來說沒有大用,但對她來說,卻算是一張挺不錯的輔助型卡牌。
最後的[畫紙·無中生有]則是在畫紙上描繪出一些當前環境中並不存在的物體,總體來說,依舊只是一張低階的普通卡,頂多有點迷惑視線的效果。
宋逐雲只覺醒了四張卡,並非因為得到的力量不夠,而是她現在僅僅是初步容納了斷枝的碎片,還沒有消化完畢。
——不能太著急。
宋逐雲按了按額頭,她這兩天之所以面色疲憊,並不止是因為受到之前賽場上意外的影響,也不止是因為晚上會被鏡之儀式呼喚,而是之前休息的時候,意識再一次跌入到了充滿光的異域當中。
她又看見了「飛蛾」,夢境中,那些有翅之物密集地圍繞著自己,嗡鳴聲在她的腦海中不斷盤旋。
理智在下沉,對力量的渴慕不斷上升。
振翅聲最後化作劇痛般的轟鳴,彷彿尖刀一樣扎進了她的大腦深處,宋逐雲從夢中驟然驚醒時,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疼痛與混亂。
「飛蛾」的聲音並未因甦醒而消失,宋逐雲懷疑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一部分理智。
她在學校的時候曾讀一些論文,那些徘徊在瘋狂邊緣的可憐人,往往無從察覺出自己身上的異變。
失去理智者難以判斷自己失去了多少理智,就算察覺到異樣,也多半會認為不正常的是別人。
宋逐雲能懷疑自己精神狀態出了問題,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跟「無貌旅行家」battle的經歷,讓她短時間內對世界充滿懷疑。
過度地攝入知識會讓人入迷,力量的驟然膨脹也會造成同樣的效果。
自從甦醒之後,她就沒再去消化新獲得的「斷枝碎片」,這種自我剋制初步起效,除了那次之外,宋逐雲再也沒有墜入那種充盈著光芒與飛蛾的怪夢當中。
不過偶爾遇見一次類似的情況也並非全是壞處,「飛蛾」吞噬理性,也帶來知識,思緒受到了一次衝擊後,宋逐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名為「器量」的概念。
這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意象,如果讓宋逐雲來描述的話,大約相當於靈魂的厚度。
卡牌覺醒數在三張以下的人靈魂十分單薄,至於那些達到突破界限水準的人,則有了明顯的厚度。
宋逐雲這邊,因為「小樹」成長得太過突然,有點超出了她靈魂厚度的極限,如果繼續膨脹下去,力量會壓過人性,讓她慢慢陷入到瘋狂當中。
想要讓「小樹」繼續成長,同時保證自身精神狀態的穩定,就要拓寬「器量」
至於「器量」本身如何擴充套件,其實就是他們日常在做的那些事。
循序漸進地學習、本身升級的過程、新卡牌的有序覺醒、對於自身精神力的鍛鍊……都能提升個人的器量。
甚至於「根源樹苗」按照正常的速度逐步成長的話,也可以使她的器量提升。
簡而言之,就是卡牌師的成長速度與風險呈正相關,對天才來說,人生ol的暴斃大禮包隨處可見,堪稱點選就送。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北部卡牌大學的教學風格更加穩定安全,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這裡的根源之樹狀態最差,無法提供過多的庇護,在成長路線上,會偏向於穩妥安全。
把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