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北海孔融(第1/6 頁)
讓陳登大傷腦筋的這個朝廷特使不是旁人,正是將作大匠、加謁者僕射孔融。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乃孔宙第三子,孔子二十世代孫。在靈帝時,曾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年,舉高第,為侍御史,與當時的中丞不合,託病辭歸。後闢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
獻帝初平元年,孔融因為得罪了當時掌權的太師董卓,險些被砍掉了腦袋,好在當時董卓進京不久,若殺了孔融這樣有名的人物對已不利,加上大學者蔡邕幫著求情,孔融才得已保住性命,但被貶作議郎,不久後又被貶至黃巾賊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
董卓此舉,目的很明顯,意在借刀殺人,如果能借著黃巾賊之手除去孔融這個礙事的傢伙,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事情的發展也正如董卓如料,初平二年,黃巾賊管亥率眾大舉進攻北海,孔融一介文士率軍迎戰,大敗而回,不得已退守城內,被困月餘後,孔融遣東萊人太史慈出城求援,太史慈匹馬引弓射賊數人而出,賊皆驚異不敢前。
太史慈突出重圍後,就近趕往平原相劉備處求救,劉備兵少,遂向北平太守公孫瓚借兵數千,合瓚將常山趙雲擊破管亥,解北海圍。
興平二年,陶謙死,劉備領徐州牧,表薦孔融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袁紹遣長子袁譚攻青州,北破田楷,南敗孔融,北海城陷後,孔融隻身出奔,妻子皆被俘。
而正因為孔融曾出任過北海太守的這一段經歷,世人謂孔融時多以「孔北海」相稱,孔融樂而受之。
同年秋,曹操遷獻帝於許昌,徵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一年後,加謁者僕射。
孔融素有才氣,兼好士待客,結交廣泛,詩文豪氣盛極一時,被眾多文人雅士所推崇,在初到許昌之時,孔融和曹操的關係還是相當的不錯,為彰曹操迎立獻帝的功績,孔融更是作詩讚賦: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群僚率從祁祁。雖得俸祿常飢。念我苦寒心悲。
但是在到許昌的一年後,孔融骨子裡沉積的文人習氣顯露無疑,他的狂放不羈,恃才傲物、縱情妄意的脾氣終於給他惹來了麻煩,在這一年裡,孔融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以文人之領袖自居,有時甚至連曹操的政令也敢說三道四,其中尤以禁酒令被孔融大加鞭笞。
酒對於孔融來說,是缺不得的命根子。
在孔融的心中,命可以不要,但節操和美酒卻不能棄。
孔融的這一種自負和狂傲,讓雄才偉略的曹操甚是不滿,曹操文武皆備,於政治、軍事、文學各方面皆有涉獵,其中《嵩裡行》一首名作更是傳頌廣泛,志在統一天下的曹操對於自已在文壇上的地位同樣有著強烈的渴望,他不允許有任何人威脅到他的地位。
孔融與曹操之間的這一層微妙關係陳登看在眼裡,精於世故的陳登在上一次到許昌進謁曹操時就已察覺,對於孔融的所作所為,世人多有稱道,但在陳登看來,卻是打心眼裡的瞧之不起。孔融一味追求標新立異,靠著打擊別人來換取自已的名聲和地位,這樣做的結果雖然會讓一個人迅速的成名,但同時,你得罪的人也會更多。
更何況,孔融雖然是堅決的擁漢人物,但也是士大夫階層中最自詡清高、瞧不起南人的一個。自黃巾亂起以來,朝廷的威望一天比一天的衰微,割據一方的豪強勢力膨脹,象袁術這般明目張膽自立為皇的雖然是極個別,但從內心裡真正尊重漢室威儀的,也是不多。對於長江以南的這一片吳楚之地,在眾多出身中原的朝廷士大夫看來,總以為不過是蠻夷之邦,與輝煌燦爛的中原文化相比,就如螢火與日月一般不能相提並論。
基於以上幾點,孔融這一次出使南來實在是出人意料。
事先,陳登布在許昌的暗線已報知了司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