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她的想法(第1/2 頁)
“啊?”杜曉曉顯然沒料到她會如此,不過正好,得罪了楚淺淺,以後她的日子可別想安寧了。 杜曉曉眼神無辜地看向楚淺淺,果真,她眼底浮上幾分寒意,只是不等她發作,門口處傳來一聲滄桑的聲音,“都站在這裡幹嘛呢?” 回頭看去,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一頭白髮,面容蒼老,但身子還算挺拔。 “齊先生!”眾人齊聲行禮問候道。 齊先生點點頭,擺手示意諸位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只有姜嶼還站在原地,她學著方才她們行禮的模樣朝他行禮,“齊先生!” 齊先生在羅漢榻上坐下,聽到聲音,這才注意到還有人站在這裡,他的眼睛有些花了,故此看向姜嶼時眯起了眼睛,“你是?” “姜梓舒!”她答。 齊先生微微蹙眉,片刻後,眉頭舒展道:“你是東陽城平郡王之女?” “是。”她道。 “之前讀過書沒?” “讀過一些。” 齊先生拿起戒尺敲了敲桌面,吩咐道:“過來寫幾個字我看看。” 姜嶼也不推搡,走上前,擼了擼袖子,捏住毛筆,墨是早就研好的,她捏筆蘸取墨汁,小時候好歹也在興趣班裡學過一段時間書法,雖寫的一般,但握筆姿勢他還是記得。 ‘按、壓、鉤、頂、抵’,手法青澀地在素箋上寫了一個‘姜’字,然後又寫了三個簡單的字,‘人、之、初’。 齊先生一看她這手勢,還是點了點頭,雖字跡不太雅觀,但心中對她還是有幾分讚賞,懸腕枕臂,背挺腰直,目光專注。 “都讀過什麼書?”齊先生又問。 “四書五經都讀過。” “知道四書五經都是什麼嗎,就敢在這裡吹。”下方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姜嶼扭頭直對楚淺淺的目光,聲音鏗鏘有力,“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於秦末戰火,只剩下五經。 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 還有一種說法將六藝解釋為六經,即《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樂經》《春秋》。 還要不要我跟你詳細講解一下何為禮樂射御書數?” “這都是人盡皆知的內容,有什麼可得瑟的!”楚淺淺滿眼嫌棄道。 “楚三小姐,前日咱們學的什麼,你來帶大家回顧一遍。”齊先生道。 楚淺淺站起身抬起高傲的頭顱,朗朗道:“”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話落,齊先生緩緩睜開眼睛看向姜嶼,她立馬站起身,聲音鏗鏘,“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敬畏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語畢,姜嶼明目張膽地衝楚淺淺挑了挑眉,面對校園霸凌,她從來不懼。 “不錯,千萬不可懈怠,還有你的字需要勤加練習。” “是,謹遵先生教誨。” “找個位置坐下吧!” 姜嶼尋了最後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她掃了一眼在場的小姐們,自古以來,越是高門大戶越是重視子女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女子無才便是德’肯定是出自那些無良父母不願供養女兒讀書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