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5 頁)
藏山好看,辨水就難了,這是一門技術活。
辨水是採金術語,說的是找出金線後,怎麼沿著金線的走向發現金脈。金子裹在岩石中,經日曬雨淋後,岩石裂開,金沙流到水中,懂行的人看到一粒金沙,就會順著水流和河水的脈絡去尋找金線。
金沙就是水中的小金沙粒,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混在水中的河沙裡,在晚上舉著松明從水中照過去,能看到河底下有一條隱約的金線,順著金線走,就能找到金脈。
關於金脈的叫法,官家和民間的叫法也不同,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官家多將金脈稱為礦脈,民間多稱之為金線,找到金線就找到了金礦路,只要盯死了金線,一路摸過去,就離金脈不遠了。
五行曰“土生金”,金一定是生在土中的,不過這生金之“土”有講究,一定是花崗岩,只有花崗岩才可能是金脈,石灰岩那些是絕不會生金的。金子除了生在花崗岩中,還有就是生在火山岩漿,因為火山生成巖體的過程中,會產生相當大的能量,這巨大的能量能富集地殼中的金,也多會形成金脈。
按照金線尋過去,便能找到金脈,金脈就是金礦在岩石表面分佈的金紋,簡單來說,金礦隱藏在大山深處,可能有大塊地方都有金子,但是有的地方含量高一些,有的地方含量低一些,那麼採金人就要鑿開岩石,取一些金石,研究上面的金子分佈,這些岩石表面金線的走向脈絡,就是金脈。
一般來說,金脈下就是金礦,但需要手藝人“觀脈定位”,就是根據岩層中金脈的紋路和走向,判斷出金層的所在地,看看在哪裡開山尋金層最省事,這個金層就是金礦石了,找到了金層,那就是挖出來了金礦,至於這金礦見不見紅,能出多少金,那就要看運氣,還有手藝人“分水定金”的本領了。
(文!)“觀脈定位”考驗的就是眼力了,好多人千辛萬苦找到金脈,但是鑿空了半座山也找不到金層,最後血本無歸,跳崖自盡。這些事情都太常見了,尋金路上,白骨累累,金山下摞的一層一層全是人骨頭。
(人!)挖出來金礦石後,還不算完,這些只是原金,原金還要提煉出渣滓,才能算是真金。這個就很簡單了,有很多種方法,化學方法、物理學方法都可以。一般就是在金礦石中加入適量水銀,之後黃金就會粘成小塊,把這些小塊架到炭火上烘烤,蒸發掉水銀,剩下的就是黃金了。
(書!)我聽黃七爺這樣講,也對照著一路的山水,卻發現我們走得似不經意,其實卻是緊緊扣著分水尋金的古法,沿著黃河中的尋金路走,我也有些拿不住,我們這次到底是去採金還是去尋找鬼棺?難道說,那鬼棺也是直奔金脈而去嗎?
(屋!)又走了大半天,黃七爺停下船,讓猴子潛入水下,將一塊白布蒙在船底,自己按照一種古怪的節奏鏘鏘敲著一面銅鑼。鑼聲越來越急,也越來越響,這時候就看見水底下泛起了好多水花。接著奇蹟出現了,船行到哪裡,哪裡就不斷有大魚躍出水面,拼命往船上跳,我和猴子不一會兒就撿了好多魚。
黃七爺放下銅鑼,收了蒙在船底下的白布,魚才不再跳出來。
他說,這種捉魚方法叫做“跳白”,最開始是沿海漁民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將船底塗成白色,魚被白色驚嚇,就會跳到水面上。後來被他們“潛淵”一派學得,又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銅鑼,按照一種特殊的音律,能使水下的魚受不了誘惑,跳出水面,蹦到船上去,被人捉住。這個捉魚之法不算什麼,他們“潛淵”一派有些秘法甚至可以驅魚馭鱉,無所不能。
我和猴子驚異無比,黃七爺卻說,金門四脈,每一脈都有獨特的本領在身。他們“潛淵”一般在水窟山洞中做活,和水底下的魚蝦龜鱉走得近,多會一些馭魚捉鱉之術,其他幾派也各有各的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