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2 頁)
五百把傘交貨時,已是冬日。巴瓦蓬見到那些傘,十分滿意。
在巴瓦蓬的國家,濕熱多雨,但長久以來,人們並沒有打傘的習慣。後來因為中土移民的湧入,才逐漸有了打傘的風氣。
巴瓦蓬也是頭一次做傘生意,因而也是萬分小心,之前尋訪了多家傘行,最後在劉靖升的推薦下選擇了與顏青竹合作。
他從劉靖升處得知,顏青竹的傘淋上開水也未損毀,收到傘便說要試一試。
顏青竹也不心虛,雖然五百把傘裡隨便挑一把,未必是他做的,但所有的傘都是在他的嚴格監督下完成的,他相信都是上品。
待巴瓦蓬把開水澆進盆裡,見傘毫無變化,竟有些不信,等傘在水中多泡了一會兒,才將傘撈了起來,又撐開來看,這才心悅誠服。
驗貨時,老傘匠們也都聚到一起,聽到巴瓦蓬的誇讚,與有榮焉。
巴瓦蓬即將出發去往南境,他的大帆船上除了五百把傘的貨物,還有絲綢,茶葉,瓷器等在南境一向暢銷的貨品。
巴瓦蓬付清了貨款,又與顏青竹定下兩千把傘的貨約,待他從南境回來後便驗貨。為此,又多付了錢做定金。
夫妻二人盤算著,若是這樣的生意多來得幾次,來年他們已可以在鎮東,鎮西或鎮北買上一處帶鋪面的宅子了。
整個冬日,顏青竹與阿媛都在極度忙碌中度過。
百工村的傘坊擴建了,重點是增加了兩個烤爐,一些必備器具,然後就是搭建了更大的雨棚,挖了排水溝渠,還搭了一個能納上千把傘的貨倉。
顏青竹正式掛出了顏記傘坊的牌子。雖則是佔用荒地,到底需要有後盾,免得到時候被眼紅的人找了麻煩,打通人脈的事情自然又少不了鋪頭和劉靖升的幫助。
顏記傘坊正式僱傭了那批老傘匠以及老傘匠召回的小傘匠,按月給他們算工錢,讓他們來百工村統一時間上工及歇息。因著常有趕工,中午工人們休息時間少,不能回家吃飯,顏青竹便學了鎮上的傘坊,中午包一頓飯。
因為這頓飯的緣故,阿媛也更加忙碌起來,每天除了做糕,還要負責給幾十號人做飯。
如今做傘的進項已遠遠超過她做糕了,阿媛雖是疲憊,仍舊覺得開心。只是難為了一些老顧客,三天兩頭地過來,總會發現賣完了,或是沒剩幾個,買不夠個數。
阿媛何嘗不想多做,只是做糕的時間已被大大剝奪了,每天做糕的數量已只有從前的一半。
而阿媛第一次覺得,做飯竟是個比做糕還辛苦的工作。每天要蒸兩桶飯,一葷一素兩個菜,各裝一桶。她大早上起來就要做準備,待中午將將把飯菜盛好,已有工人劃了小船在埠頭下等著搬運。
顏青竹如今已不用親自做傘了,只需監督和驗收,因而他慢慢發覺阿媛其實比自己辛苦得多。
他心疼了,想著或許該把阿芹或石寡婦請來幫忙了。可阿芹才被他們送走不久,現在因為有需要了又叫她回來,難免她不多想。而石嬸子年紀大了,讓她過來做這些體力活也不合適。
思來想去,顏青竹覺得,其實家裡該買個傭人了!他們現在的收入,並不是負擔不起,何必讓阿媛這般辛苦呢?
……
整個冬日,除了顏青竹與阿媛的小家在經歷著變化,外面的世界也有了暴風雨般的改動。
朝廷一連頒布了三項新政,有人歡天喜地,也有人苦不堪言。
先是廢除了奴籍世代沿襲的鐵律,只要得主家允許,或有足夠的錢贖回賣身契,皆可脫離奴籍,轉為良民。
而後,是大開海禁,商人只要能獲取相應手續,可出海經商。
最重要的變化,自然是稅制改革,廢除丁稅,攤丁入畝。
任何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