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1/3 頁)
心裡半響,終下定決心,向著趙鼎笑道:「此事潼關一戰,關係重大,曲端這人恃才傲物,雖能力出眾,統率諸軍只怕不能使得大將們全部服氣,趙卿,朕竟讓你前去前方督師,你意如何?」
趙鼎聞言大喜,哪有猶豫,當即拱手俯身,朗聲答道:「做臣子的為王前驅,陛下有命,臣自然願意前往!」
「好,如此,卿可極早出長安,早些到得潼關,可以早些處置前方軍務。」
「是,臣最遲明後天就可起行。」
趙鼎喜出望外,委實難以想像,自己今天頂的皇帝如此難堪,卻仍然被委以重任。他轉頭看向張浚,見對方神情難看,心中更是大樂。
趙恆見他們如此,只得向張浚安撫道:「卿留長安,在朕身邊隨時顧問,也是極為重要。」
他歉然一笑,又道:「自富平一戰後,朕便離卿不得。」
皇帝如此賞識,不管是不是十足真金,張浚心中倒也好受了不少,當下也起身行禮,連連遜謝。
此時氣氛輕鬆,君臣不免閒話幾句,趙恆已決意裁減官員數目,以節省國用,此舉向來是者少,反對者多。
無他,畢竟食俸祿者而閒退無事的冗官極多,而真正願意食王祿則忠於王事的官員少。
趙恆閒問幾句,便知端底。
張浚不欲朝廷生事,也不願意自己身陷黨爭。皇帝問及他的態度,便是敷衍了事。只道:「裁撤冗員。祖宗多次行事,都每減而每多,望陛下慎重行事,勿傷士大夫忠忱之心。」
趙恆心中冷笑。知道此人在這件事上,無法成為助力。
當下又問趙鼎意思,趙鼎倒是慷慨,只道:「國朝制度是祖宗制定,原是防止有權臣專擅。以使官、職、差遣各不相同,是故官員數目,遠超前朝。而俸祿又極優厚,每年收去地賦稅。除了軍費,便是官員俸祿。今陛下勵精圖治,宮室尚且不忍建造,又何苦多養無用之官。不若斷然斥退,以省國用,充實兵額,多造甲冑的好。」
見趙桓含笑點頭,趙鼎又道:「不過國家養士,也不能太傷尊榮體面。官員多半是一鄉之望,若是革退太多,使得天下沸騰,也不是陛下本意,尚乞陛下慎行。」
趙恆心中失望,知道這件事想得到文官集團地助力,難於登天。
王安石當年連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地大逆不道的話語都敢說出,卻唯獨也不敢大刀闊斧的裁撤冗官,而是試圖多進財源,就是因為觸及的利益集團,太過龐大,能量太大地原故。
正如趙鼎所言,每個官員都是辛苦多年,是一個家族傾力,才能中舉為官。而為官後,家族又反過來沾那官員的光。如此迴圈,每個官員與龐大的家族勢力早就捆綁在一起,處置一個官員便是得罪了一個大家族。
而革退幾千上萬的冗官冗員,則等若在中國大地開罪了無數豪門世家。
因知此事急切不得,趙桓也並沒有覺得特別失望。
趙恆又向這二人好生囑咐幾句,再無別話,當即命人呈上金質盤龍湯瓶,讓這二人點湯而退。
宋人會客,先茶後湯。茶用上好瓷器最好,而各式湯飲,卻是以金銀瓷三類湯瓶盛飲。
待客規矩,便是客來先奉茶,送客則「點湯」。
至於湯的種類,則不一而足,以各式食材和中藥混合一處,加以熬製。
今日天暑炎熱,則賜飲地是解暑去熱的湯藥。
雖是在皇宮內院,對著的主人是皇帝本人,張浚與趙鼎卻也並不拘束,手持銀碗,輕鬆啜飲。
自仁宗皇帝起,宋朝皇帝便常在內宮賜大臣湯飲,已是國朝舊俗,大臣也並不覺得這是難得的殊榮,更無須如明清兩朝那般,跪接皇帝地賞賜。
無論如何,這還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