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1/3 頁)
進到城內,看著熙熙攘攘的來往人群,姚平仲敞開道袍,抹一抹額頭上的汗水,向著虞允文苦著臉道:「都要交八月了,天還是這麼熱。」
虞允文的臉也是熱的通紅,卻不象姚平仲那麼隨意,一頭長髮仍然束的齊整,衣袍也是穿的嚴實。
聽到姚平仲抱怨,再看他袒胸露臂,虞允文先是一笑,然後又嘆道:「人都說八水繞長安,現在竟成了這般模樣。咱們一路趕來,天旱的厲害,溝渠都乾涸了,只怕連渭河也可以平趟過去了。」
姚平仲雖然是武將,需得精通地理,卻不如虞允文這樣對環境優心。聽到他這麼感慨,便大大咧咧答道:「關中敗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咱們太祖、太宗、真宗,三代皇帝,都有想遷都關中的意思,就是因為漕運不順,只得放棄。定都東京,不也是很好,天朝上國之都,他國無法比擬。」
虞允文瞪他一眼,道:「幾位皇帝為什麼想遷都,姚兄不明白麼?」
姚平仲無所謂一笑,答道:「地利之險算得什麼,若是陛下當年是現在的作法,女真人過的了河又如何?東京城內外大軍幾十萬,怕個鳥!」
兩人的對答很是隱諱,其實說的也很是簡單。
宋自立國以來,就面臨著遷都的大難題和困局。當今朱溫篡唐自立,洛陽長安都被毀壞,關中疲敝不能供給軍隊和朝廷,只得遷往大梁,從此之後,五代中的各國都開始在汴梁定都。
宋太祖篡周立宋後,先是因循在汴粱立都,改為東京。然後時隔不久,便開始尋找合適的替代地點。
若以供給京城禁軍和文武百官及皇室的便利來說,東京無疑是最佳的地點。無數河流連線著東京城與江南的聯絡,糧食和各種城市所需的物品。可以用最小的代價,運到東京城內。也正因如此。東京城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繁華富足的大都市。
或者在城市規劃上東京不如長安,但是在富足程度和輻射周邊經濟的能力上。宋地東京,遠遠超過唐的長安。
只是有利便有弊,與當年八水繞長安,有潼關餚谷之險地關中相比,坐落在中原腹地的東京,卻在防禦上處於極其薄弱的狀度。
由南向北也好。由北向南也罷,東京都處於一個極攻難守地況態。自石敬塘獻上幽雲十六州後,北方的契丹和女真,都可以輕鬆的自長城沿線南下,由著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攻到黃河岸邊,只需渡過黃河。便可以直到東京城下。
這樣的形式,對一個國家地首都來說,顯然是一種致命的危脅。
因是此故,自宋開國,遷都長安或是洛陽一說,便一直沒有停止。
而關中的敗落和漕運的龐大代價,卻使得遷都越來越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虞允文與姚平仲江南遊歷至陝西,沿途考慮風土人情。金兵駐防情形,待路過舊都時。雖然姚平仲忍不住拋灑下幾滴眼淚,心情極為激盪。兩人都都有相同的見解,都覺得就算是能在某個階段擊敗金兵,然而還都東京,並不是一個上好的選擇。
待進入到關中地界,卻又是另一番模樣。
大地乾裂,到處是光禿禿地黃色高山和深谷,因為持續的乾旱,大河無水,小河斷流,又沒有可資利用的水利工程,結果便是大規模的農業減產,甚至絕收。
兩人一路行走,雖然看到了各地的防禦森嚴,官府也在盡全力幫助農民,並不是不管不顧,怎奈時代的侷限性和積弊已久,並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皇帝身在長安,雖然力求節儉,整個陝西的供給,仍然要遠超出以往。
如此一來,等若是以全國的力量,往著關中輸血。
他們自然不會知道,此次關中大旱,在史書上也有明確地記載,是整個大陸氣候變化所致,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