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潼關大戰(22)(第1/3 頁)
此話一出,閣內所有的大臣近衛都是臉上變色。宋人已是擁有初步規模的商品經濟和眾多的市民階層,如此一來,必然導致城市內居民變多,極盛時的開封,人口就已經超過了盛唐的長安。而是本著方便市民的精神,並不象唐朝是那樣坊市分明,如同棋盤,而是亂七八糟,城市內居民區和貴人區胡亂建造,市場星羅棋佈,混亂不堪。是以立國百多年來,每一年都有大量的火災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東京大火,將皇宮都燒了一半。
因著懼怕火災,宋朝已經擁有了規模建制的消防隊,有著嚴格的滅火法規,饒是如此,因為民居混雜,又多是木製,所以火災仍然頻繁發生,而一旦起火,就很可能無可遏制,將一個城市燒成白地的情形,屢有發生。
前車之鑑如此慘痛,所以在場諸人一聽說城西起火,便是神情緊張之極,有幾個少年侍衛,不待趙桓吩咐,便已經疾奔出閣,在石階上看向城西。
舉目西顧,卻只見火光已經直薄天際,燒的老高,各人站的極高,影影綽綽中,好象看到無數百姓在火光中奔逃,房屋坍塌,火舌肆虐,席捲著世間一切生靈。
各人臉上變色,面面相覷,終有人忍不住叫道:「一定是因為金狗來攻,陛下忘了祭祀火德真君,真君顯聖,降禍給長安!」
在他們之後,張俊等人也相隨而出,臉色陰沉,一起看向城西大火。
宋人以火德立國。到處都是祭祀火神的寺廟道觀,偏生火災又最多,而火災一多,則祭祀火神的寺廟香火就越發繁盛,更容易引發火災。如此一來。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難以破解。
趙桓就是有鑑於此,才刻意開始不在宮中祭祀,最少也是減少祭祀,然後禁止民間在民居擁擠的地方興建祭祀用地祠堂寺廟,以慢慢減少這種不必要的損失。
這一次長安被圍之前,他便有好久不曾祭祀火德真君,宮中私下傳言。對他的做法頗有異議,只是皇帝在人們心中等若是真龍化身,皇帝不鳥火神,旁人卻也無甚話說,這一次城中大火。若是損失極大,只怕宮中口風傳出,在百姓間眾口相傳,經有心人一挑唆,就是洗不脫的惡評。
看到眾侍衛用擔憂的眼神看向自己。趙桓突然大笑,向眾人道:「是朕沒有祭祀火神,不過朕身為天子,天下事何等重要,豈能沒事就向一尊泥塑木偶下拜!今日事,朕一力承當便是!」
張浚身為士大夫。卻被舊俗所染,原本要勸趙桓急忙去內宮祭祀,此時聽得趙桓所言。愕然之餘,只覺慚愧至極。
卻聽皇帝向他問道:「張所、謝亮等人。卿宜派兵保護他們地家宅,一定要護得諸位宰相平安無事。」
「是,臣立刻就去安排。」
張浚肅然拱手,立刻命隨行的樞府隨員,前去調兵保護城中的大臣府邸。
他安排已畢,又見城中火光有蔓延的趨勢,心中到底不安,當下向著趙桓道:「陛下,不如出城暫避,敵人已經遠去,想來出城也沒有什麼,長安城小人多,自陛下駐蹕於此,城中人口激增,多加了許多房屋,佔據道路,就是救火也大不易,為穩妥計,不如先出城暫避的好。」
趙桓瞪他一眼,厲聲道:「不必再說。傳朕令,命虞允文總理滅火一事。告訴他,朕就在宮中,看著他行事。」
虞允文隨著張浚忙碌了一天,火起時尚在夢鄉,被吵鬧聲驚醒後,便急忙披衣而起,推門出來,立時吃了一驚。
他住的地方原本就離火起處不遠,驚醒之後,與他同住的姚平仲也是急忙出忙,看向遠方大火。
片刻之後,兩個見過不少城市大火的人都知道這場火非同小可。
正值秋冬之交,天乾物燥,今夜又起了風,現在看起來火頭已經不小,只是還困在一地,如果火借風勢,四處蔓延,將整個城市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