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第1/2 頁)
賈蘭說了聲:「是。」歸位自念書去了。
沈頤心中卻著實誇讚,他並無子息,心中已將賈蘭當做了親子看待,又是他的衣缽傳人,小小年紀便這般出色,著實令他滿意。
次日便是冬至,沈頤到顧府請了安,想起師兄楊廷綸回京述職已有數日,還不曾好生聚一聚,次日便在家中設一席酒,請師兄楊廷綸,褚年,又請了師弟孫昭,過府一聚。
午後眾人便已來齊,下了一回棋,就擺上酒來,吃了二十四個小碟,隨後端上菜來。頭一樣是冬筍野雞片,隨後又端上一羊肉暖鍋來,楊廷綸深贊為好。
隨後又上了一尾鮮魚,一盤果鴨,做法皆與往日不同。
及至又端了碗南瓜上來,褚年素來好美食,見了心中便道:「此物索然無味。既端來,自有別致。」因舉箸嘗了一嘗,便大讚道:「好極!師兄,子端,你們快來嘗嘗。」
楊廷綸遂同孫昭吃了數口,點頭說道:「果然好。」
褚年便問南瓜做法,沈頤自是不知,當即打發人把廚子叫來,才知是雞鴨豬肉,各樣切碎,加上作料,挖空南瓜,用錫鈷蓋嚴,炭火煨熟,除去肉餡,單盛南瓜,所以味美而不見其跡。
恰又上一道福壽雙全松仁果餡洋糖
定粉蒸糕,亦極可口,褚年甚喜,當即賞了廚子二兩銀子。
沈頤提起酒壺為眾人斟滿,舉杯道:「今日咱們師兄弟難得一聚,當浮一大白。」
眾人皆舉杯乾了,楊廷綸想起二師弟閔騫,不禁嘆道:「咱們今日兄弟齊全,只可惜越存不在,自當年老師壽宴一別,算來已有五年不曾見面了。」
他們師兄弟四人素來親厚,皆知心莫逆,楊廷綸任閩浙巡撫數年,已與幾位師弟數年未見,然情誼卻不減分毫。
沈頤道:「閔師兄年初調任江西河道,百廢俱興,只怕要數年後才得再見。」
孫昭也有些感嘆,道:「時光荏苒,還記得當年在老師門下念書的場景,一晃咱們都已為人父了。」
褚年道:「罷罷罷,說這些做什麼,咱們兄弟難得一聚,痛快喝一杯才是。」
楊廷綸舉杯笑道:「說得對,咱們今日不醉不歸。」
四人談今論古,說的快暢。
酒已飲了數巡,不知怎的眾人忽然說起了各家兒女來,一眾師兄弟中孫昭年紀最小,膝下卻也有二子一女。
楊廷綸年紀最長,已近不惑,三年前卻老來得女,自是愛如珍寶,說起女兒來不免十分得意。
沈頤自原配去後便一直獨身一人,膝下亦無子息,見師兄弟們提起子女,言語之間十分自得,他亦不肯服輸,暗道自己雖無兒女,但得了個孝順貼心的徒兒,與親生兒子也不差什麼,當下便道:「咱們素日評騭千秋,前日卻叫學生蘭哥兒幾乎將我問倒。」
眾人聞言都頗為驚奇,孫昭笑道:「師兄博學廣識,師兄弟都不及你,連老師都贊的,竟會叫一個學生問到?這倒奇了,說來聽聽。」
沈頤遂將賈蘭的鬼神之論大致述了一遍。
楊廷綸大為好奇,道:「我們成日家討論古人,終日發大見解,卻沒想到一個孩子竟也有這般不凡見識,不知今年幾歲了?」
褚年笑道:「那孩子我見過幾次,著實生的聰明清秀,今年似乎才六七歲。」
楊廷綸吃了一驚,道:「竟這般年幼?真真了不得。」
孫昭與賈蘭最為相熟,聞言道:「可不是,我閱人也算多了,從未見過這樣聰明。每日讀書四五十行,讀的書就刻板在心
裡,再不能忘。這是賈家有幸,才有這等千里駒,後繼有人,就是師兄,得此英才而教,亦是難得的緣分。」
沈頤聽得眾人交贊賈蘭,心中甚喜,又將賈蘭素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