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2 頁)
眾人忙福身謝過了,都笑道:「我們今兒也沾光了。」
迎春抿嘴一笑,道:「嫂子的東西都快被我們分完了。」
探春也笑道:「我們竟像是來打劫的了。」
說的眾人都忍俊不禁。
說笑了一回,眾人吃了午飯,便各自回房歇息。
晚間,李紈歪在炕上閉目養神,心中思緒重重,按原著的時間推算,永元帝禪位,新帝登基應該就發生在這兩年。
這些年李紈雖被拘在內院不得出門,但也一直暗暗留心著朝廷上的動靜,這幾年諸位皇子明爭暗鬥,皇位之爭已進入白熱化。
永元帝今年剛過六十大壽,膝下子嗣極豐,序齒的皇子足有二十多位,公主三十多位,只是夭折了不少,真正長成的只有二十九位,其中皇子只有十一位。
諸皇子中義忠親王出身最為尊貴,於兄弟中行二,乃中宮皇后所出,三歲便被立為太子,只是十幾年前因故被廢黜,後幽禁於王府中,不到一年便鬱鬱而終。
近年來永元帝年事漸高,眼見諸子為皇位之爭明爭暗鬥,厭煩之餘不免懷念起了自己一手撫育長大的嫡子,時隔多年,永元帝對先太子的種種不滿也都隨著時間消逝了,反倒生起了父子情誼,去年不顧眾人反對,執意下旨,追封其為義忠親王。
義忠親王雖逝,但卻留下了一名長子徒熙,雖是庶出,卻生的風流俊美,文武雙全,頗肖其父。
永元帝對已逝的嫡子極為愧疚,連帶對其庶長子也愛屋及烏,加封其為寧郡王,徒熙時常出入宮闈,在御前聽喚,頗得聖寵。
自義忠親王去世後,諸位皇子就為皇位爭得不可開交,其中以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十五皇子四者呼聲最高。
常言道立嫡立長立賢,大皇子雖是不是皇后所出,但佔了長子的名分,且軍功卓著,在朝中極得守舊一派的支援。
三皇子是周貴妃所出,文采斐然,禮賢下士,在清流中素有美名,有賢王之
稱,且與五皇子一母同胞,二人同氣連枝,擁躉甚眾。
四皇子之母德妃出身寒門,外家平平,但早先養在繼皇后膝下,也算半個嫡子,且才幹優長,處事公正嚴明,這幾年辦了不少實事,亦有不少朝臣支援。
十五皇子才十四歲,按理說不論怎樣論資排輩皇位也輪不到他繼位,然其母甄貴妃深得盛寵,背後又有江南甄家支援,身邊依附了不少人,聲勢直逼皇長子。
其餘六皇子八皇子早夭,九皇子與十皇子俱是宮女子所出,資質也頗為平庸,毫不起眼。
七皇子外家乃前朝大儒,在士林中極有聲名,只是母妃早逝,而七皇子似乎也只想當個賢王,素日只專心辦差,除了在永元帝跟前盡孝外,閒時便只在府中看書著棋,或與清客相公吟詩論畫,倒與諸位兄弟情分甚好。
原著中甄家被抄家流放,十五皇子不大可能上位,況且甄家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永元帝也絕不會讓一個有這樣外戚的皇子繼位。
大皇子雖為長子,又有軍功,但聽說其為人魯直,性情頗為暴躁,這樣的人也不大可能是永元帝屬意之人。
看情形推算,三皇子、四皇子與七皇子最有可能,只是到底是誰卻不好說。
李紈思慮半晌,依舊不得要領,不由得嘆了口氣,罷了,就算日後真的是七皇子繼位,對方也不可能看在這所謂的救命之恩上就放過賈家。
她還是老老實實多攢些銀子以備後路吧,橫豎不管日後是誰繼位,都與她無關,這裡頭的水太深,她可不想攪和進去。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晚了點,二更奉上
第55章 第五十五回
次日清早起來, 可喜這日天氣清朗,李紈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