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石泉蹲在泥塘邊,手指頭輕輕刮擦著金屬蒙皮上殘存的灰黑色油漆。
這可和他之前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冷靜!冷靜!既然是黑色箭頭,弄不好真有危險!」
石泉伸手抓了把帶著冰碴的積雪擦了擦臉,冰涼的觸感讓他瞬間打了個激靈,原本激動的情緒也終於平復下來。
既然是飛機,那麼唯一的危險只能來自飛機上掛載的炸彈,既然如此挖掘動作就不用太小心翼翼,不然如果只用巴掌大的小花鏟挖飛機弄不好得挖到夏天去。
好在這飛機上覆蓋的泥土並不厚,機身的立尾和方向舵甚至有一小節完全是露出地表的,只不過被一團叢生的灌木剛好擋住而已。
隨著挖掘出來的機身越來越多,蒙皮上的標誌也露了出來。
黑底白框的萬字元、橢圓形的機尾、圓潤的機錐以及依稀可見的編號,石泉的心中已經漸漸有了答案。
不出意外這應該是一架二戰德國裝備量頗大的he-111轟炸機,但具體是什麼型號他可就分不清了。
打從入行挖土黨開始,石泉就沒想過能挖到飛機,這可不是有點歷史知識儲備就行的,至少還要精通各種航空知識,能看懂航空線路等等。
聽大伊萬說,烏克蘭有幾個無聊的退役戰鬥機飛行員做的就是尋找飛機的買賣,聽說前幾年這幾個人還被美國一家打撈公司邀請到太平戰場去挖盟軍飛機賺了不少錢。
知道了自己挖的是什麼,石泉返回房車從工具箱裡翻出捲尺開始量距離。
he-111機頭到機尾全長164米,換句話說,只要從立尾往前量10米左右就能找到飛機中間位置的機頂艙,如果這架飛機有加裝了機槍的機頂艙就證明它很可能是早期型號。而越早期的機型往往越珍貴。
如果能找到機頂艙,往機頭方向再量六米左右,就能找到機頭射擊艙和投彈觀察艙,無論哪一個,只要玻璃沒碎都能進入飛機內部。
先量10米,石泉揮舞著工兵鏟僅僅往下挖了不到一米深便找到了密佈蜘蛛網裂痕的機頂艙。
用手輕輕擦乾淨已經氧化泛黃的玻璃外表,隱約可以看到機頂艙裡趴伏在機槍上的射手屍體。
輕輕給機頂艙蓋上一鍬泥土,石泉繼續往前量了六米再次往下挖掘。
這次足足挖了將近兩米左右才挖到已經完全破碎的駕駛艙,腥臭的淤泥已經將機艙內的空間完全填滿,他甚至發現了一條鑽進爛泥裡躲避寒冬的泥鰍。
再次給機艙蓋上泥土,石泉測量著距離找到了兩側的機翼。
萬幸,也許是當年失事飛機在緊急迫降的時候特意選中的這片泥塘,也有可能這片泥塘當年還是個小湖泊,總之如今這架飛機至少表面上看異常的完整,不管是機尾機翼還是兩個發動機全都整整齊齊的仍舊連線在一起,唯一的損傷只有機頭的撞擊傷。
挖到飛機固然是好事,但這種「事故機」根本賣不了錢。
對它有興趣的公立博物館幾乎不可能從挖土黨手裡購買藏品,他不找個理由舉報你就不錯了。
至於私人博物館,他們只對那種還能發動還能飛並且非常稀有或者獨特的老飛機感興趣。
畢竟私人博物館的建立目的大多是為了顯擺自己的藏品順便拿到一些減稅政策,至於所謂的追溯歷史之類的大帽子,那些只停留在口頭上就夠了。
但是就這麼把這架飛機丟在這兒石泉又不甘心,挖土黨雖然挑食,但可沒有浪費的習慣,挖都挖到了,哪怕只為了拍個影片也得給它全刨出來才行。
不過這次和當初挖豹式可不一樣,豹式是拿來賣的,自然越隱秘越好,但這註定賣不出的玩意兒,最好還是走正規流程,這能帶來不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