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吃席(新)(第1/2 頁)
村裡先生定下上山安葬的日期是12月10日。
一大早,林淵姑姑家就鑼鼓喧天。
身穿著禮儀裝的樂隊,吹嗩吶的吹嗩吶,打鼓的打鼓,敲缽的敲缽。但這其中,還是要數嗩吶的聲音最為突出。
嗩吶一響,不是昇天,就是拜堂。
他們這,每家每戶,逢上喪事,一定會請這種樂隊。也是一門傳承許久的行當,只不過如今更加的商業化。
早上,韓耀兵的妹妹,過來給大家做早飯。
韓耀兵,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三個妹妹。
早飯,是一鍋雞湯粉條。
鄉下的做法,很樸素,但味道絕對沒得說,色香味俱全,再搭配上事先調製的辣醬,吃上一碗,早上也就滿足了。
辦喪事,正席是中午和晚上,早上更多是為了照顧過來幫忙的,以及前來的樂隊。
吃飽喝足,就準備送葬儀式了。
這也是鄉下辦喪事的一個習俗,需要抱著死者的遺像和骨灰,在他們這村子裡遊一圈。
一是讓死者再看看生養他的地方,二是訃告全村。
儀仗樂隊在前奏樂,後隨韓飛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然後就是林淵這種血脈關係更淡的親戚,至於後面,要麼是一些同村朋友,要麼就是村裡過來幫忙的。
一行人浩浩蕩蕩,隊伍差不多有二十多米,鑼鼓喧天,哭聲動地。
林淵的姑姑林鳳娟幾乎哭暈過去,還好有一旁的姑嫂扶著。
送葬隊伍,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游到十一點,這才在村口停了下來。
此時,早已有一輛麵包車,在村口等著。
下來那人是韓耀兵的哥哥韓耀國。
韓耀兵抱著骨灰盒上了車,前往喪葬地點。
如今,他們這早已不能像當初一樣,隨便找個山,將死者安葬。
而是要前往劃定好的陵園,統一安葬。
就那麼一個地,花了兩萬塊,雖然墓碑什麼的全給你修好了,只需你將骨灰往裡頭一放。
但這其中肯定還有不小的差價。
他們這還算好,這麼點錢就能解決,要說那些個大城市,“死不起”絕非戲言。
中午十二點,韓飛他家右邊的院子,已經擺滿了酒席。
說到吃席,不管你是喜事,還是喪事,對於一些人來說,那都是喜事。
他們這紅杉村,雖同出一源,但這麼多代過去了,也就有了親疏。
親一些的就邀請來了,疏一些的就沒邀請。
怎麼鑑別親疏呢,在裡面也有一些道道,就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小本子,這小本子不是用來記什麼日常瑣事的,而是記賬的。
也就是記份子錢,今天他辦孩兒滿月酒,請我去,我給了多少,明天他家辦遷居宴,請我去,我給了多少……
過去我給過的,今朝兒也得邀請來不是,禮尚往來,誰也不漏了誰。畢竟張羅著宴席,其中破費不少,也算是某種互幫互助的潛規則。
當然,也有一些不講規矩。
就比如此刻和李秀青母子同桌而坐的韓本義。
甭管,誰家有席吃,這韓本義必然準時到場,就是從未給過份子錢。
倒也不是說他白吃白喝,來了倒也會幫會忙。村裡人也就睜一眼閉一隻眼,畢竟誰家辦喜喪事,還會大費周章跟他鬧騰,多一副碗筷也沒什麼。
這韓本義,如今已經六十有餘。
紅杉村裡的人,都管他叫韓老糶。
之所以叫這名,是因為以前他家是這韓家村裡的大戶。
所謂“糶”,一個出,一個米,就是賣米的糧商。
韓老糶有一習慣,逢人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