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永遇樂、聲聲慢5(第1/5 頁)
北宋。
韓府。韓侂冑也在聽水鏡講課,他本身對詩文倒不是有多大興趣,但水鏡是異象,又事關國朝,他雖以恩蔭入仕,倒也算關心國事,是以聽得還比較認真。
南史他當年也讀過,對元嘉舊事比較熟悉,聽完講解同樣也猜了個七七八八,搖搖頭道:
“也不知是何人,似王玄謨這草包一般。”
辛棄疾也實在是慘,好不容易能北伐吧,還攤上這麼個主帥。
韓侂冑飲了一口酒,真心實意有些同情他了。
【那辛棄疾為什麼會寫到劉義隆呢?除了南方政權的“惺惺相惜”外,我們還要結合當時的歷史事件。《永遇樂》這首詞寫於公元1205年,也就是宋寧宗開禧元年。
當時,朝堂之上由大臣韓侂冑掌握大權,他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打算北伐立威,若是取勝了,他就是朝堂第一人。】
“噗——咳咳”
剛剛還在同情辛棄疾的韓侂冑一口酒險些噴出來,強行嚥下之後便是一陣咳嗽:“她她說什麼?!”
他甚至忘了為自己將來大權在握而驚喜,滿腦子只有一句話:我就是那個草包?!
皇宮中的趙眘也難以置信,他能讓韓侂冑大權獨攬?!
且不說二人各自震驚,楚棠繼續講道:
【於是,韓侂冑想到了主戰派的中堅,聲名頗盛的辛棄疾。他調辛棄疾為鎮江知府,參與北伐。辛棄疾這時已經六十六歲了,但仍然壯心不老,慨然赴任。
辛棄疾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銳,曾向宋寧宗分析預言金國“必亂必亡。”這次到鎮江也是躊躇滿志。他是個六邊形戰士嘛,能力一流,一到鎮江就開始積極備戰。】
“六邊形戰士?”
劉徹捕捉到這個詞,“是在說辛棄疾很有才能?這是個什麼說法?”
後世的形容總是這般別緻。
司馬相如到底機敏,又專業對口,斟酌著猜測道:“以臣之見,所謂六邊形,該是有六條邊。辛棄疾文采斐然,似乎又頗有政治才能,為文士、為官紳各有名傳,這六邊形戰士,應是形容辛棄疾在不同方面均可觸控到其邊界,到達極致。”
“如此”劉徹摸了摸下巴,“朕怎麼沒有一個六邊形戰士?”
眾臣默,合著是嫌棄他們能力不夠全面多元了唄?
【北伐準備如火如荼,但是不久之後,辛棄疾就發現韓侂冑的軍事準備很不充分。辛棄疾雖然很想北伐,但他更清醒理智,他很清楚準備不充分就是去送人頭,所以提醒韓侂冑謹慎考慮,謀定而後動。
結果韓侂冑表示:你懂什麼,一邊去!後來就真的把辛棄疾調離前線了。】
劉徹:???
“不是,他聽不懂人話?”
李世民搖頭:“何以如此不聽人言。”
嬴政言簡意賅:“蠢貨。”
汴京城中的趙
匡胤只剩捶拳,家國不幸啊!
南宋。
辛棄疾執杯的手顫了顫,眼中燃起來的光倏然一黯。
一旁的陳亮也有些悲傷:“幼安兄”
辛棄疾微不可察地搖搖頭:“我一身榮之辱進退不足惜,只是擔憂,若當真貿然出兵,朝廷必將損失慘重。”
北伐失敗的下場是什麼,他們甚至不需要翻前代書史,只看宋之一朝即能預料。
【所以說,辛棄疾在詞中運用劉義隆的典故,就是想勸誡當時的統治者並韓侂冑,不要草率出兵。
我們還可以和上闋中劉裕的典故聯絡起來看,劉裕與劉義隆一對父子,同興北伐,卻是一勝一敗,原因唯在“草草”二字而已。兩相對比之間,正是希望朝廷能吸取歷史教訓,明確北伐的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