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也先之死(第1/3 頁)
十月十六日,朝廷得到確切訊息:瓦剌可汗也先被阿剌知院殺死!
也先自立為可汗,自恃強大,日益驕恣,沉湎酒色。
知院阿剌想當太師,求也先說:主人穿新衣,希望您能以舊衣賜臣。
也先不許,阿剌懷恨。
也先亦素忌阿剌,就想殺掉他,擔心不勝,於是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守西番,召阿剌兩個兒子隨從,先鴆殺其次子。阿剌大驚,詐言兀良哈三衛盜馬,請召還其長子合擊。
也先先派賽刊、大同二王於途中鴆殺阿剌長子。
阿剌自然大怒,讓二王先走,自己在後,卻帶領其部落三萬兵馬攻擊也先,數其三罪:漢兒血在汝身上,脫脫不花血在汝身上,兀良哈血在汝身上。天道好還,血在我矣。
也先無言以對,約定明日交戰;退而與巴顏鐵木兒商議。
也先帳中有阿剌舊部曲三人,跟著他多年,也先從不懷疑。這時三人共同趨入帳中,拔佩劍刺殺也先,並殺巴顏等。
賽刊王聞變,領七千兵馬跟來。得到也先死訊,棄眾而去,被其部下所殺;大同王領其人馬西奔。
最可怕的敵人終於死了,明朝上下都重重的吐了口濁氣,景帝下旨邊將加強防守,也不忘大宴群臣,當然要請太上皇一同參與慶賀。
席間,景帝有意無意的說,當年也先上逆天道、下毒生靈,邀留王駕,罪惡貫盈,如今終於自取滅亡。兄長也可一澆心中塊壘了。
太上皇很不高興,不是為也先死了不高興,而是因為景帝曖昧的語氣不高興,那話說的,似乎當年他在瓦剌,受了很大的委屈,雖然這差不多也是事實,但當著文武官員,他不可能承認,那樣太有損身為皇帝的尊嚴。
牽羊禮,他想到景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不就是暗示他在瓦剌遭受了凌辱嗎?
尤其汪舜華多次在公開場合宣揚,易姓改號,輿圖換稿,不過亡國;剃髮易服,人心淪喪,則是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匹夫之賤、閨閣之弱,亦有責焉。
那痛心疾首的做派,就差在他臉上寫個千古罪人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他冷冷的看著景帝,也先雖然悖逆朝廷,倒不曾薄待了我;如今想想,他也不是什麼壞人。
???!!!
太上皇舉起酒杯,一副緬懷當年的樣子,讓下面的君臣面面相覷。
也先不是壞人?誰是壞人?當年拒絕開關的楊洪、羅亨信、郭登,還是率眾抗敵的于謙、石亨、範廣?亦或許是扈從出征的張輔、朱勇、申佑等?
他是沒薄待你,所以你覺得他威武文明不可戰勝,這才為了減少傷亡主動要求守將開關的嗎?
于謙等人閉上了眼睛,實在不想和太上皇爭論。
這場詭異的飯局之後,景帝也不打算再和老哥糾纏,出來安排副都御史劉廣衡巡撫浙江、福建,專司討賊。
馬上就是冬月了,照例賞賜了大統歷,又是太上皇的萬壽節,群臣跟著景帝匆忙到南宮行了禮,領了宴,就各自回衙門辦事了,現在的事情很多,為了救災,景帝甚至下旨親王、郡王、公侯伯一律支半俸,免了蘇、松、常、鎮織造採辦,又免南畿、浙江被災稅糧。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左僉都御史徐有貞上書沙灣治河三策:置造水門、開分水河、挑深運河。
自永樂年間定都北京後,為滿足邊防和京都消費,每年漕糧不下數百萬石,南糧北運使運河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明朝運河可分為三部分:清口至揚州之間,以寶應、高郵等湖為主體構成江淮運河;濟寧至清口之間,借黃為運,以黃河為運道;濟寧至天津之間的會通河故道。其中,濟寧至清口之間的運河,以黃河兼運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