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懷章王府!
賢太妃!?
鄭芸菡回神:「您是太妃娘娘身邊的……」
「老奴姓平,確然是娘娘身邊伺候的。」
鄭芸菡:「太妃娘娘在寺中?」
平嬤嬤伺候太妃多年,當日的情況豈會看不出貓膩來?
太妃喜歡極了這個小姑娘,就連王爺對她也不同。她心中一動:「太妃正與大師暢談佛理。若是姑娘不著急,老奴這就去通稟一聲。」
鄭芸菡連連點頭:「該向娘娘請安問好的,嬤嬤不要通傳,我就在這裡等著,莫要擾了娘娘的興致。」
平嬤嬤見她明眸璀璨,眼底純亮,笑起來時漫山花兒都失了春色,不由好感更深。
……
賢太妃近年來很少出門,但只要懷章王領軍出行,她必要來一趟佛寺。
不過,有一次例外。就是上次前往鎮遠將軍府認義女主婚。
「太妃娘娘。」鄭芸菡遠遠瞧見人,小跑過去見禮。
賢太妃看到她就高興,語態和藹:「你在這裡做什麼?」
鄭芸菡雀躍減半,憂傷又老實的交代了送別之事。
賢太妃聽完,不由唏噓。
同是送別,她兒上趕著追過去希望人家送一送,什麼都沒討到;現在換成兄長,人家送完還要來佛寺祈福。
你說氣不氣人。
但凡小姑娘能拿出一半的心意對她兒,也不至於叫他離去時是那副嘴臉。
賢太妃知道,她兒定是氣的,不過她不氣。那冷硬的臭小子終於遇上一抹難求的鮮活,唾手可得,就太沒意思了。
不過,看戲歸看戲,她到底是親娘,兒既不在,她能幫一些是一些。
聽完鄭芸菡所言,賢太妃給了平嬤嬤一個眼神,平嬤嬤會意,立刻說道王爺久離長安,太妃也是這樣牽腸掛肚,十分懂鄭芸菡的心情,好在鄭芸菡還有哥哥嫂嫂,倒不至於冷清……
平嬤嬤點到即止,鄭芸菡一聽就抓住了重點:「太妃娘娘平日都是一人在府中嗎?」
賢太妃淡淡一笑:「我已老了,身邊沒有別的小輩,也不愛那喧譁的熱鬧。」
鄭芸菡輕輕咬唇,思考起來。
她心裡是將賢太妃當做恩人的。畢竟那日若非有她親自登將軍府門,舒家不會順水推舟那麼快定下婚事。
尤其在聽到太妃娘娘因為身體不適,根本不會出門,她越發覺得這恩情很重。
思及此,鄭芸菡倏然一笑:「我先前曾許諾過娘娘,若是娘娘願意成全家兄與嫂嫂,必定為娘娘重尋佳媳,若是娘娘不嫌棄,我去懷章王府陪娘娘一同選,保證不吵到娘娘。」
賢太妃與平嬤嬤對視一眼,輕笑起來:「好,一言為定。」
鄭芸菡與賢太妃越好時間,禮貌告辭。
看著小姑娘離開的背影,平嬤嬤無奈笑道:「老奴無意說喪氣話,就是覺得鄭家姑娘活潑可愛,聰明懂事,若是王爺自己不努把力,早晚要成別家的。」
賢太妃不在意這個,倒疑惑另外一件事:「我就是想不通,選舒清桐之前,這長安的姑娘也看了不少,可我當真沒對她有什麼印象。就在近日,她竟像憑空蹦出來的,你說這之前,她又是什麼模樣?」
平嬤嬤答不出來,只默默笑著。
人都會變得,也許近來發生了什麼事,叫她有了變化吧。
…
…
另一邊,舒清桐在丈夫的陪伴下回了將軍府。
舒清桐的父母得聖恩回了一趟長安,剛巧就在府上。
鄭煜堂在外面與岳父、嶽祖父說話,舒清桐則與母親還有祖母在房內說話。
出嫁的女兒初歸孃家,她們最關心的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