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我道自倡 > 第100章 秉燭講完《道德經》

第100章 秉燭講完《道德經》(第1/9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從絕世武神開始與白眉大俠當同僚的日子桃花天書渡風雲風雲鹿鼎記:開局一本九陰真經綜武:開局聖心訣,躺平就變強仙俠英雄傳快穿:大女主殺穿言情世界暢遊諸天萬界始於武當北涼王:從紈絝到天下第一鳳舞銀環紅顏劍影錄金庸武俠:開局獲得連城寶藏新劍影天涯帶著東方不敗求長生青樓顏羅錄靈仙界天尊武俠從穿越射鵰郭靖開始逗比江湖綜武:神開局成為明教教主

倒也不是我自己佩服自己的口才。真的,沒有深入地思考過這些事理,還真不可能把《道德經》講這麼清楚明白!

他們三個顯然沉浸於其中了,居然中途沒吱過一聲!

於是乎,我便繼續狂講吓去了: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此章告誡統治者不要殘暴統治,肆意剝削壓榨人民。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是說:你若用暴力統治來威嚇人民,弄得天怨人怒了,老百姓就不會再害怕你的威嚇的。那麼,可怕的反抗鬥爭就要來了,這將直接威脅動搖你的統治。

對此,可以這樣說,自秦末以來,主要的改朝換代,哪回不是老百姓幾乎活不出來而奮起反抗造成的嘛?秦未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響應。秦軍雖奮力鎮壓,但難以挽回。西漢末王莽新政,又是老百姓綠林軍、赤眉軍首先發難。東漢末張義張角黃巾軍起義也基本上是農民起義。隋未也是瓦崗軍首先起義。唐未王仙芝、黃巢也是農民起義。宋因經濟發達,對老百姓政策還算寬鬆,則主要是為外族所滅。元又是韓童山、劉福通等率領的農民軍起義在先,而後有朱元章等繼承而滅之。明因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起義而滅。

綜合起來看,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就是一部農民不斷反抗鬥爭的歷史!所以,靠苛政和暴力彈壓百姓,真的是走一條自取滅亡之路!不信老子忠告,結果都沒逃脫老子所預料的結果。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狎”,戲耍,這裡指侵擾。“厭”,在這兒有壓榨之意。如民間花錢有“厭勝錢”,也稱“壓勝錢”。此句即:不要侵擾民眾的住所使之不得安居,不要過度壓榨剝削,讓人民不得不放棄謀生之路。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描述了下“苛政猛於虎”的情況:“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就是擾害民眾得兇的狀態!王莽把土地收歸國有,並禁止農民給富人做傭人,原本想讓農民好好地給朝廷種地。奈何賦稅太重,種地成了虧本行業,結果使得老百姓只能嘯聚山林,爆發綠林起義。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這兒前一個“厭”仍同於上一句的用法,還是“壓榨”之意。後一個“厭”即“厭惡”之意了。所以此句之意就是:只有不壓榨百姓,人民才不會厭惡統治者。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見”就是“現”,展現之意。此兩句之意即:因此,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還從不自我表現;謹守德行,自愛而不自顯高貴。所以,要捨棄自我顯擺而保持自知自愛。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綽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這章還是勸統治者注重長遠發展,不要強橫亂來。只是沒從反面說,而是正面按以柔克剛的道理說的。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二者,或利或害。”老子此語,直接定了後世許多失敗的統治者生死!此中之意,值得好好挖掘。首先,“勇”指有底氣。“敢”,指果敢。

按說有底氣而果敢地去做想做的事,應該比較對頭。但老子說這是取死之道,只會鎩羽而歸。這道理在於有底氣,可以“勇”了,但你還須隱忍,否則容易落入恃驕益甚、肆意為之的境地。說幹就幹,有莽夫之嫌,最終都不怎麼好。

秦統六國,設郡縣,以為空前壯大,可橫掃一切。然後一系列的搞法:北以蒙田率二十萬抵禦匈奴,為對付匈奴騎兵,抽調民夫無數築長城。南派趙陀將二十萬

目錄
百擇仙錄原始時代的仙人輓歌劍出來,行吧下次再出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