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大唐養貓手札 > 第23頁

第23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道門尊者穿越後碰到了老鄉三山闕亂世宿命思念如風長生劍遊錄我有一尊青銅小鼎融衍功法,長生咫尺元身宇宙鬼帝的修煉之路仙鼎奇緣黯夜之血我,ml玩家,怎麼可能收男團員開局撿到龍女我用炮火解放異世界玄幻:我的師兄有點神龍象霸體神訣鬥氣和魔法的世界也有女王大人哦長得像肖贊龍傲天光環對我失效我有一張魔吞獸譜乘龍御天半坡道人傳

虞玓站在老先生的前面,欠身而道:「幼年阿耶以《筆陣圖》教導學字,常用家學字帖臨摹,並未有名師教導。」

經學博士奇了怪哉,看著虞玓剛默寫的千字文沉吟,言道這與虞體有些相似,又別有不同。

縣學各人桌面皆有常備的筆墨紙硯,各人慣用之筆墨不同,便有自帶,縣學中也是不管。老博士觀察過虞玓的起筆落勢。筆入手,身已坐直,慣用筆長六寸,捉管不過三寸,指實掌虛,手腕輕虛,落筆不急不緩,且筆鋒圓正。1

而他的墨漬未乾,躍然紙上的字跡猶有古意,遒逸內斂,僅有筆力不足,稍顯虛浮的缺陷。

倘若沒有名師教導,那隻能說他的父親於書法一途實有所長,悉心教導,又或是虞玓天賦在此。

老博士想了想,對虞玓說道:「你的書法實乃走在正途上,除了筆力不足這等缺陷。回去可每日於牆上懸腕練一百大字,日積月累可有小成。」

虞玓謹記在心。

先生復又笑道:「你今日《切韻》讀得如何?」

虞玓說:「已經看完。」

《切韻》屬隋朝陸法言所創作,共一百九十三韻,乃此時天下韻書之首。時人多以其為要,並常有注釋。當是時,也有如王仁昫所作《刊謬補缺切韻》2,孫愐所作《唐韻》3等增修本,虞玓所讀便是王本。

《王韻》全書一共四卷,平上去入四聲比《切韻》多了兩韻。尋常說話與韻書的要求別有不同,或許聽起來是相似的內容,其實分屬不同韻,背起來十分痛苦。

可若是要熟讀詩書而作,如何押韻,如何對句,遵循這些韻部規則而作,需講究格律是作詩的一大要求,這便要求學子需通讀韻書,熟記在心,方才能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經學博士斟酌著虞玓的情況,便是其他經典未讀,單有《切韻》熟讀,也勉強能作詩,「那我許你兩刻鐘的時間,作一首絕句,不拘泥五或七。」

唐代作詩的格律平仄等比古體詩句要求嚴苛,算下來有絕句律詩兩種,絕句只需四句,可五字也可七字,可對仗也可不對仗,做起來的要求比律詩低些。

虞玓領了作業回去坐下。

盧文賀自一眾鵪鶉學子中大膽抬頭。看著正臨窗而坐,面無表情的小郎君,忍不住替他著急。

這作詩與經書從來都是齊頭並進,雖官學更看重經書,可因朝廷上下皆看重詩詞還是有傳授。

偶爾也有詩詞更甚於經書文章者,這在私學比較普遍。

盧文賀知道他們縣學的經學博士倒是從來不會刻意為難學子,只他一個毛病。

不喜人說大話。

方才虞玓那話語,於這寂靜的室內都聽得清清楚楚,怕是先生以為他數日就略讀完《切韻》,這種做法不求甚解又囫圇吞棗,實難讚譽。故而才如此出題為難,只讀了一部《切韻》,如何知道作詩的格律要求?

便是平仄詞調這般,對初學者來說都極其容易繞暈。

被同窗惦記著的小郎君板正著腰身,微抬頭,看著窗外綠樹稚鳥,橫樑一角的古舊巢穴,偶爾響起的啼叫聲,似是在昭示著許久不願離去的夏意。

虞玓提筆,手腕輕懸,慢悠悠地落筆勾轉。

兩刻鐘還未結束,新進的小郎君重又站在經學博士的面前來。老先生手裡拿著張墨漬未乾的紙張,眯著眼看了半晌。

「花明綺陌春,柳拂御溝新。為報遼陽客,流芳不待人。」4

經學博士挑眉,首句入韻,平起平收,是絕詩中比較罕見的一式。一二四句押的是平韻,韻腳符合格律,雖詞語稍顯堆砌,可用詞尚在規範內,讀來朗朗上口,這是首合格的五絕詩。

於室內一片寂靜中,盧文賀慢吞吞又冒出個鵪鶉頭,眼

目錄
七零年代小福包[穿書]肅王千歲棲南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