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吹著風扇玩著手機,美滋滋(第1/2 頁)
中午在海市圖書館門口,騎手們去送餐後,徐安也沒有閒著,他徒步走到兩公里外尋找新的落腳點。
是的,沒錯,他在尋找新的落腳點,他打算擴大外賣配送範圍。
海市圖書館這邊雖然是未來的cbd,但現在寫字樓也就集中在海市圖書館方圓1.5公里,1.5公里之外都是一些零散的店鋪。
以徐氏快餐店目前的體量來說,還是重新選擇一個點為妙。
徐安這次踩點的地點是一個創意園區,這個園區主要以設計行業為主,個人創作室與百人左右的設計公司居多。
創意園很大,徐安花費了一個小時才從中軸線來回走了一遍,按照建築密度估算,園區內公司能有上百家。
剛好是午休時間,園區內走動的人群很多。
當然,園區外面路邊攤更多,餐廳和路邊攤加起來,少說有四五十家。
每個攤位前都是人山人海,餐廳裡面更是人頭濟濟。
競爭雖然大,但徐安對自家盒飯還是很有信心的!
這要擴大經營範圍,人手、裝置等方面都得跟上,首先需要整改的便是後廚。
現在後廚裡面的裝置都是東拼西湊的,別的先不說,首當其衝必須要整改的便是那三個煤氣灶。
得換成廚房專用的,火力更猛的專用爐灶,炒菜速度能比現在高上兩三倍。
其次便是蒸飯櫃以及煮麵爐。
顧名思義,蒸飯櫃是用來蒸飯的,但除了蒸飯,它還可以用來做一些蒸菜。
只是店裡現在用的這臺蒸飯櫃是二手的,只有六盤,一次最多隻能蒸煮九十人分量的米飯。
為了能夠在十點半之前蒸煮出足夠的米飯,梁大妮從進門開始就得不停淘米、蒸煮、放涼、倒入桶中、再淘米、蒸煮...
就算煮一次只要半小時,七百份米飯就得煮上八次,那就是整整四小時,梁大妮都得一邊幹活一邊注意蒸飯櫃的狀態,十分的消耗心神。
煮麵爐是用來煲湯的,煲湯的時間要更久,七十升的雙桶煮麵爐,得不停不歇地煮上三波,才能勉強滿足客人的需求。
即便如此,高峰時期,來得太晚的那些客人都得等一會,才能喝上。
整個海市的餐館酒店雖然不少,但小型的快餐店餐館一般都是夫妻檔或者家庭檔,純人工很少用得到這些後廚裝置。
大點的餐館酒店也有,但人家輕易不會倒閉,即便倒閉了,只要同行接手,這些裝置就不會流入二手市場。
上次徐安能淘到這些東西已經是運氣十足,這一次他前往海市幾家大型二手店鋪,淘到的只有後廚常見的絞肉機、打蒜器等零碎玩意兒。
最終還是得去電器市場,找了個專業搞餐飲裝置的公司。
24盤的蒸飯櫃、雙桶90l的煮麵爐、高功率灶臺x3...
以上裝置將徐氏快餐店的後廚四面牆塞得滿滿當當的,再無半點空隙。
這一次行動的後果導致,金錢8400元。
錢包見底。
江曉燕是紅磚創意園中一家設計公司的設計師。
畢業出來工作了兩年,經過最開始大手大腳花錢的階段,現在江曉燕學會了省錢。
省錢的第一步便是自己帶飯!
她每天下班回去之後,不管多晚,都會製作一份便當放在冰箱裡,第二天早上帶到公司冰箱,中午的時候微波爐加熱五分鐘就可以開吃。
外面吃一頓得十元以上,自己做一頓豐盛的便當也不過十元,平常也是五六元便能搞定。
只需要付出一點點時間和精力,每天便能省下十塊八塊,一個月就是三百塊,一年就是三千六百塊,省下整整一個月的工資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