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他不僅買的品種多,量也大,橫掃了市場上所有稻穀。
從南到北,一兩千里路,糙米不僅難吃,吃多了還容易拉不出屎肚子痛死人,不是賣得起價的東西,運輸成本高,很多商豪並不願意運。去年是豐年,糙米在南邊賣不出價,才有豪商拉到京城來當作奴隸牲畜口糧出售。
這個世界的物價是五尺粗麻布相當於一尺細麻布,五尺細麻等於一尺絹等於一升粗糧值一文銅錢。
一升粗糧是125斤,十升為一斗13斤,百升為一石125斤。
【註:秦國時候都是黃金、銅錢與布三位制。那時候的布帛也是當錢使用的。這裡的物價,銅錢的價格比宋元明清時期要值錢得多,糧食產量低,糧價很高,所以才會經常有餓死奴隸的情況發生。】
糧商們主要還是賣更能賣得上價的細糧,對於糙米,那都是順便拉上幾百、幾千斤,量並不大。裴三郎買光京城所有的稻穀,也只有五萬多斤,花了四萬八千多文銅錢,也就是四十貫錢,相當於四兩多的黃金。
貴族吃的細糧的價格是粗糧的五倍,一升細糧是五文錢。
裴三郎回到鎮武侯府,便讓人去把醫匠搗藥的藥舂、藥碾子全搬來,洗淨擦乾,把稻穀放進裡面又搗又磨又碾,磨掉外面的外殼。這種粗加工的米偏黃,沒有現代米那些什麼拋光打磨技術,碎米也很多,但是已經很不錯了。
裴三郎先磨了五升米出來,把外殼,也就是米糠篩選掉,將那些沒碾掉殼的稻穀挑出來,加姜加雞肉熬成雞肉粥以及農家柴火飯。
他在廚房聞到味,就饞得流出了口水,當即讓僕人去請自家老爹和對門鄰居家請陳武侯,帶話:「有好東西,快來。」
陳武侯正在忙著收拾回程的東西,聽到僕人來稟說裴三郎有好東西請他過府,二話沒說,放下東西就去了。那小子能折騰新物件可是聞名全京城的。
陳武侯府和鎮武侯府,對面鄰居,馬路左右邊的距離,抬腳就到了。
他到鎮武侯府客堂的時候,鎮武侯也從後院到了客堂,兩人客氣一番,才得知都是被裴三郎請來的。
裴三郎先讓人上香噴噴熱騰騰的米飯,一人小半碗。
柴火飯,先煮到半熟,再瀝掉水,又再小火燜熟,底下還帶點鍋巴。那叫一個香!
沒有菜,鎮武侯和陳武侯把半碗飯吃光了,然後,吃餓了。
鎮武侯猜到這個就是糙米磨殼做出來的,心說確實美味,不輸黍米,磨殼之後可以當作細糧食用。
陳武侯問裴三郎,這是什麼糧食,他怎麼沒吃過。
裴三郎賣關子,說:「稍候再說,還有更好吃的。」他拍拍手,僕人們三鍋小火保溫煨著的雞肉粥端上來了。他讓僕人給他們一人盛一大碗。
兩位侯爺吃得抬不起頭、停不下來。這年代普遍缺油水,人們飯量大,撐得胃也大。他倆一人一罐陶甕粥,喝得連底都刮乾淨了。
鎮武侯已經在心裡算帳了:一文銅錢粗糧價買進的稻米,如今能夠變成細糧,得漲四文錢。
他在心裡直感慨:我兒是有點石成金手吧。
陳武侯撐得肚子都圓了,揉著肚子問裴三郎這到底是什麼糧食,怎麼這麼好吃。
裴三郎說:「糙米呀,去掉殼煮出來的。」
陳武侯:「……」他難以置信地扭頭看向鎮武侯,心說:沒開玩笑?
鎮武侯坐得四平八穩,面色波瀾不驚,只微微頷首:天神兒子,你自己解釋吧。
裴三郎於是把糙米怎麼去殼煮粥和煮米飯安利給陳武侯,問:「可有興趣做糙米生意?這就是貴族食用的細糧。」
陳武侯看看裴三郎,又再看向陳武侯:你這兒子真是銅錢精投胎。
南方產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