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第1/2 頁)
義大利戰爭其實說到底,就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與法蘭西的瓦盧瓦家族,在瓜分義大利上發生了難以妥協的糾紛,最後演變成了兩國的霸主之爭。
而且讓人感到很有趣的是,它承接了英法的百年戰爭,同時也見證了西班牙的興起與衰退。
伊莉莎白一世之所以能開啟黃金年代,除了英格蘭的地理優勢,其實還託了義大利戰爭的福。
因為瑪麗一世與腓力二世的聯合,導致英格蘭莫名其妙地賣掉了他們在法國的最後一個登陸點——加萊,所以伊莉莎白一世繼位後,十分聰明地調和了國內的信仰之爭,同時也用放棄對法蘭西王位的訴求,來換以英法兩國的短暫和平。
倘若法蘭西最後沒有支援蘇格蘭的瑪麗成為英格蘭女王,興許這份和平會一直保持下去。
威廉三世對於這個從他爺爺輩打到他兒子輩的戰爭,沒有絲毫的興趣,甚至覺得亨利八世在義大利戰爭中的橫插一腳(即帕維亞戰爭),純屬沒事找事兒幹。
義大利跟英格蘭隔了大半個歐洲,他們就算參與了戰爭也沒有多少好處,還不如渾水摸魚,以求更大的利益。
「想必過不了多久,西班牙的新任國王就會向英格蘭派遣使者。」塞西爾爵士看了眼還沒從沉思中回過神的威廉三世,努力冷靜道:「所以英格蘭這次,到底要站在哪一邊?」
第137章
雖然英格蘭參與不到瓜分義大利的行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能避開歐洲的主權爭霸。
相反,無論是西班牙還是法蘭西,亦或是被瓜分的義大利,都會想法設法地讓英格蘭介入到這次的主權爭霸裡。這倒不是因為「熱情好客」,而是為了防止英格蘭趁機苟成最大的贏家,或是為自己爭取點競爭優勢。
當然,以威廉三世的角度來看,義大利那兒已經沒多少油水可撈,而且他的貿易好夥伴也不太希望英格蘭成為第二個被各方拉攏的勢力。
這就相當於同一張賭桌上,坐在科西莫一世對面的威廉三世,手握著兩倍,甚至三倍於科西莫一世的籌碼。
打仗無非三大因素:糧,錢,人。
英格蘭或許在最後一項比不過別人,但是靠著地理優勢,威廉三世握著的糧食和現錢,足以讓科西莫一世,在另兩位天主教國王心裡的重要程度大打折扣。
恐怕之前,亨利二世之所以想讓自己的長子迎娶洛林公主,也是為了跟英格蘭達成進一步交易,或者靠著洛林公國,賺一筆不小的嫁妝錢。
「要是西班牙大使近期來倫敦,先把他晾一晾,看誰先等不及了,我們再選擇站隊。」威廉三世不同於總愛心血來潮的亨利八世,他總是深思熟慮後,再做出重要決定:「先生們,我們一定要在最大的利益出現前,剋制自己蠢蠢欲動的雙手。」
至少在亨利二世和腓力二世真正開打前,威廉三世不準備與任何一國,簽下同盟協議。
而且趁著義大利戰爭的機會,威廉三世順口提起了英格蘭的圈地運動,還把巡遊中的所見向他們簡略複述了一遍。
「我知道你們或多或少做過羊毛生意,也希望藉此充盈自己的私庫,但是圈地的行為要適可而止。如果英格蘭境內沒有足夠的農田,那麼我們總有一天會死於國內無糧。」威廉三世掃一眼在座的各位大臣,尤其是靠著跟海盜合作,而收入頗豐的約翰·達德利,不容質疑道:「對於你們,我還是很信任的,因為能坐上御前會議的人,不會是短視的白痴。」
「倘若你們有天窮到要吃羊毛的地步,那麼我也能精簡一下英格蘭的貴族結構,不必看著一個偉大家族,從興盛走向沒落。」這便是威廉三世的警告。
塞西爾爵士是最贊同這一決議的人,因為他曾擔任過諾森伯蘭郡的郡守,所以知道災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