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賀蘭集笑吟吟的走了進去,見李霽懶散的半倚在席榻上,仿若剛才的事與他無關一般,不由感嘆:
「竹齋眠聽雨,夢裡長青苔。你倒是好興致。」
「今日找我何事?」
「萬燁欲將步軍都指揮史的位子讓我坐。」賀蘭集立馬嚴肅了下來。
「萬燁的手伸的夠長,怎麼?你不想坐上去?」
「想,怎麼不想?但是怕這老狐狸耍心機誘我入套,到時候怕脫身不得。」
李霽挑眉,嘴角一揚,「世子爺竟也有膽小的時候?」
賀蘭集迎上他揶揄的目光,「別埋汰我,總要想辦法應對,你給想個好法子。」
「那就去,總比肅玠去崤關吃沙子強。」
賀蘭集聽了他一句打趣的話,不禁發笑,「嗯,話糙理不糙,到時候哥哥我有難,七殿下可要記得撈我一把。」
兩人相視一笑,部署著接下來的計劃
嘉讓在道觀無所事事的這些日子,著實無趣,卻也不甘就這麼退縮。
今日陽光正好,她拿著一把稱手又鋒利的小鐮刀隻身上了芝山,其實小時候與阿翁在道觀的日子她也沒少上芝山,因著這兒山勢不高,且沒什麼野獸,只要一下雨便霧氣繚繞,頗有一股人間仙境之感。
而今日自己來芝山頂上,不為別的,就為了那漫山遍野,正當季節的小丹果,她的心頭好。
果子摘得差不多,路過那片竹林的時候,想起小時候阿翁還帶自己來過這兒,選了一支竹子做竹笛呢。
那青色的修竹,選了下面一截,阿翁細細打磨,將竹身磨的平滑,還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小小的一個「嘉」字刻得特別漂亮,後面穿孔之後阿翁便在竹身上裹了一層特殊染料用來潤色,自己曾與阿翁親手做出來的竹笛,現在都還在她的枕頭底下放著呢。一晃眼自己都長大了,便想去竹林裡看一眼。
進入竹林深處之後,赫然有一座十分雅緻的竹齋,嘉讓疑惑,莫非還有人住在這芝山上不成?
遠遠便聽見竹齋裡傳來的古琴聲,絲絲縷縷的,像是雅樂中的《竹仙》一曲。
嘉讓在外靜靜聽著,這彈奏的手法十分的熟練,此時與芝山,竹林,竹齋等實物融為一體,化實而虛,虛虛實實,外物變成幻象,樂曲變為實物,果然意境深遠。
此景此曲不由得讓人想起郭熙大師關於意境之論。《林泉高致·山水訓》稱「山有三遠」,即「高遠」、「深遠」和「平遠」。
這兒的「遠」既是審美客體,亦是審美主體,即追求一種超脫、平淡、豁達、澄澈、寧靜的心理境界。而這種心理境界與審美客體的「三遠」相融會貫通,便會形成一種「見其大象」、「見其大意」的感官意境。
嘉讓心生讚嘆,這竹齋裡坐的莫不是伯牙子期般的樂曲大師?心裡百轉迴腸,若是受大師指點,怕是自己的琴藝也能更上一層樓了。
聽得《竹仙》曲畢,嘉讓便興沖沖地走向竹齋門外,還沒靠近,屋內便射出一排尖竹,嚇得嘉讓魂都要飛了,連忙匍匐在地,大喊:
「饒命,途徑此地,絕無惡意。」
見屋中沒了動靜,嘉讓壯著膽,慢慢抬起了頭,謹慎的看著竹齋的方向。
「不知屋中先生何人,在下是這芝山道觀的居士,為先生琴音所折服,所以鬥膽靠近先生竹齋,若是得先生不喜,在下這便退出竹林。」
嘉讓想想剛才兇險一刻還是有些後怕。不斷給自己順順氣,好好說話,保命要緊。
屋中的李霽聽得是一音色清透卻帶著孩童奶音的少年聲,不由得好奇聲音的主人,撫琴弄簫之人重樂,於音律音色上十分敏感。有時光聽人聲音就能聽出年歲與大致體態相貌。李霽心中好奇,這少年音色突出,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