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這有點類似於早期帝都的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模式,還需要時間慢慢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杭城畢竟不是一線大城市,如今支撐經濟的還是旅遊業。科技、製造業的企業發展都不如臨近的傳統工業城市。
吳家當初是被所謂濱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忽悠著去了那邊投了一個億,買了400畝工業地,單價非常便宜,相當於每畝25萬,每平米用地才幾百塊。性質是工業用地,可以建廠房,也能蓋科研辦公樓,並且其內能修建食堂、員工宿舍等等配套的物業專案。
本地的正常企業一般都買不起這麼大的一片地,頂天是十畝一百畝的。能拿的出一個億的,往往是一線城市的大企業買地。買地的大多數也不是自己要建廠子,而是趁著地價便宜買了屯著,等將來若是有企業進駐,給人定製化造廠房和企業總部,或者乾脆走合資公司的模式,以地入股,再作價退出,賺一筆土地差價。
至於吳家為什麼賣地,一來是缺錢搞南方的「大專案」,二來是這片地放了兩年了無人問津。吳家想要整售給某個大企業做總部,來詢價的全都是想建了廠房搞點生產的那種「低端」製造業,與濱江區未來的高科技型別產業規劃差的太遠。吳家在投資界有些根基,當初被當地管委會忽悠著買地的時候就打聽過了,未來肯定要清退那種小廠子,引進高科技製造業或者是類似於手機、電訊等等重科研輕生產的企業。
現在倒好,小企業都不敢來了,大企業或者機構想要撿漏殺價,吳家不肯,非要加幾千萬才賣。另外呢,地塊雖然大,容積率卻很低,在航空線下還有40米限高,最難受的是有環保指標要求,汙水、噪音等等都不能超標,例如一些有汙染的企業,印染啊、醫藥試劑型別、汽車等重工製造業的都不行。
這麼多限制,還要加錢整賣,真有錢的企業有那閒功夫,早在濱江再買一塊新的地了,憑啥與吳家斤斤計較;會與吳家磨嘰的都是不想花那麼多錢買地的,自然不會那麼快談攏。這會兒買新的工業地也才不到30萬一畝,大小隨意挑;買住宅地也便宜,未來住宅肯定比廠房能賣更高價。吳家的地若是再放兩三年,周邊同樣位置沒有新地了或許能升值,近期脫手確實困難。
莊算是業內人士,在白有賢將那塊地的各種情報資訊蒐集整理清楚匯報給他後,他就看出來了,這是當地管委會留著要蓋高科技企業總部的地。他依稀記得書中後來有交代,吳家當時談了兩家有意向的企業,其中一個的背景是某外資大銀行。
最終地沒賣,而是抵押給了這家外資大銀行,因為買地交易流程太長,吳家等不及要換現金了。書中提了一筆,那塊地本身抵押後吳家拿四千萬,大銀行又給放了一個億的貸款。卻不知道吳家早已千瘡百孔,拆東牆補西牆,貸款後來連利息都還不上了。大銀行只能收走了地,再走法律途徑要債。
如果此時吳家按照計劃一個多億賣掉了地,是不是就能緩解現金壓力。莊算盤算著,吳天佑雖然是對白有賢不可能那麼乾脆的死心,與其莊氏與吳家鬧翻成為仇敵,還不如在吳家需要的時候幫一把,化敵為友。
吳家就算是危機重重,也還是幾百億規模的體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原書記載吳天佑得了白有賢的協助,守住了最後的家業涅槃重生,最終是將被劉氏坑走的那些財產又拿了回來。事業線算是個相對圓滿的結局,而感情線,從書名是《愛而不得》就能體會出,相愛的人沒能在一起的那種痛苦。
不僅是白有賢沒有與吳天佑在一起,原書的炮灰受莊算也因為敗光了家產精神異常被哥哥送去了療養院,與世隔離。至於白有賢為什麼沒有繼續當吳天佑的地下情人,兩人為什麼分手,天各一方,原著或許暗示了或者解釋了,但現實中的莊算並沒有在意,印象不太深了。
按照如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