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病例討論(第1/4 頁)
“呵呵,年輕人之間,交流溝通應該也方便一些。”林介墨乾笑一聲,就當方閒是句無心之言,完全沒有暗戳自己的想法。
不過,能讓汪洋和楊鏤關這兩尊大神收攏性子,林介墨也不得不佩服方閒的本事。
反正捫心自問,他可做不到。
他倆的性子,一個比一個心高氣傲,要說沒有本事,再心高氣傲的話,那就是自欺欺人,但偏偏的,這倆人還都有點兒本事。
汪洋作為胸外科的主治醫師,是名理論研究員,在理論方面,他排第二,湘南附屬醫院裡就沒人敢排第一,畢竟,理論和實操不同,腦袋裡若沒有點兒東西,哪來的概念能用於理論推敲?
好在人無完人,汪洋的手上實操還是差勁了些,不過無傷大雅,一個人只要有一處特殊的拔高點,就能被其他人牢牢記住。
而楊鏤關呢,他是方閒的師兄,就算當初幾年投身於理論開發,實際的基礎操作依然沒有落下,僅僅是5級基礎技能,楊鏤關就精通三個,雖然沒辦法和方閒相提並論,但這樣的年紀,放眼整個華國,還真找不到幾個。
“雖然他倆的性子不太如願,但向上的爬一爬的勢頭還是有的,人嘛,只要有向上進步的心,一切都好說!”方閒點著頭笑道。
要說向上爬,最應該注意的,應該是楊鏤關才對。
他父親當初的造詣不低,想要超越很難,所以在表面上,楊鏤關就是一副等死富二代的模樣,但實際上呢?他向上的衝勁可是不小,要不然,怎麼會來到他們功能重建科的前線呢?還不是要提升自己的專業實操能力。
可惜,想要把他父親楊戈風教授給頂掉或並肩,他只能朝著世界級6級醫師的方向努力。
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目前楊鏤關加入團隊,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原因。
……
大約一週後。
時間來到四月末,作為一個在起步階段的團隊,自省往往是最重要的環節,每做一段時間工作,都要停下腳步,分析眼下碰上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未來團隊的發展更加穩定。
在一個全新的領域探索,這樣的素養是最基本的。
恰逢五一小長假前,所有人都被方閒叫到了一起,來整理這個月的工作量。
“總體來說,咱們這個月的手術質量和數量都很不錯,關於術後的跟進工作,也進行了準時記錄,用於咱們以後的研究發展。”
“不過,其中有一個患者的預後,並沒有達到患者和家屬的滿意。”房間內,秦瀧副教授坐在一側,開始對他的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其他人都看著他,畢竟是一個團隊,每個環節都需要重視。
“這個患者大便功能還算滿意,每日的次數雖然偏多,但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視作正常。但偶爾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後來家屬也鬧過幾次,但都已經被平息了。”
這就是新興科目所必須的自省,每個環節、方面都要進行反覆論證,在得到一個較好的結論後,才能付諸實際中去。
關於手術患者的預後方面,同樣在手術風險的考慮範圍之內,不排除是手術環節或實操出了問題,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
其他人彼此都看了一眼,沒有率先給出自己的意見,雖然是手術之後,但為了鑄成一套成熟的醫療系統,就需要對每個環節進行研究,出現任何一個問題,也應找到相對應的原因。
不過,現在出現的問題畢竟是少數,就算是要抽樣調查,也沒有足夠的案例供人分析,所以,與其說是什麼醫療事故,倒不如說是湊巧。
“咱們的手術現在還算是起步階段,關於術後的未知風險,還是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作為基礎,我們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關於這方面,我倒是覺得,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