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冰峽閃擊(四)(第1/4 頁)
轟隆!
瀑布的轟鳴。
馮道夫率隊在瀑布的水簾裡側前進。
透過瀑布,穿行綠樹環繞的林地,金髮王的要害後門已經近在眼前。
“風景還挺好看的。”
馮道夫遠遠眺望。
努爾黑姆松,佇立山坡上的小路旁,坐落在哈當厄峽灣一個拐角的盡頭。
回首,山下就是哈當厄爾峽灣,再回頭,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雪山。
一線陽光從層層烏雲的隙縫間射下來,灑落在峽灣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寧靜的小鎮猶如童話。
心動,想要塗色!
就是那個木頭營房有點礙眼。
想要修建糧草基地,提供必要的糧草支援,怎麼選擇地理位置和交通很重要。
努爾黑姆松能利用哈當厄峽灣便利的水路運輸條件,古代打仗運輸效率最高的就是水運,一艘普通長船的運載量是車輛運輸效率的百倍,所用人力還少,路上糧食損耗低,船速還快。
依託水運作為運輸主幹線,這裡距離卑爾根也僅有80公里,再用車輛作為短途運輸,運輸效率拉滿,故而這裡才成為了奧斯陸大軍的糧草大營。
馮道夫嘀咕:“就是有股羅馬味”
按照威利的說法,金髮王從地中海請來的工程團隊,因地制宜的在努爾黑姆松建設出了一個木頭的長期駐防營地。
不光基建學習,還把奧斯陸大軍以羅馬軍團來編制。
一個步兵大隊設600名戰士,師團總共有12個大隊,再算上後勤輔兵,總共按一萬人計算。
這一次戰爭準備了兩個月的輜重。
數以千噸計的穀物、肉、酒、乳酪、乾菜和乾果等物資,此時就靜靜的存放在前面!
當連隊軍官們簡單粗暴的讓戰士們知道這是什麼概念的財物之後,已經不需要再鼓舞士氣了。
馮道夫做了個手勢,南征軍如同海浪,安靜狂暴的卷向了努爾黑姆松。
“殺!”
“殺!”
卑爾根,喊殺聲震天。
戰役已經全面打響。
正式交戰前,按照維京傳統,先進行了象徵性的談判,最後演變成了鬥句。
翻譯一下,大概過程如下。
“十年苦賺九萬八千七百六十五塊到四季沐足三天兩夜一次花光。”
“一天兩晚三男四女五六點鐘躺在草上採蘑菇七八九個十分疲憊。”
“好工整啊!”
雖然交流了很多經驗,但談判最後還是破裂了。
戰爭先從海洋上開始。
不同於古典時代地中海的海戰,維京人的龍頭戰艦從一開始的設計上就是用來快速輸送部隊和戰利品的。
追求機動性最大化的維京人,對於撞角和吊鉤這樣會加大船重、妨礙航速的海戰裝備向來嗤之以鼻。
這決定了維京人之間的海戰大多透過最簡單粗暴的接舷肉搏來一決勝負。
哪一方的兵力數量質量佔據優勢,基本上就能大致預判出海戰結果。
雖說小股作戰時候吃癟,但總體量上,卑爾根靠著更發達的經濟實力,海軍還是佔據了優勢。
面對數量差距,奧斯陸海軍一貫都是以派出小股海盜們進行低烈度騷擾。
雖然海狼們背叛了,但麾下依舊還有投靠的海盜團隊,例如來自瑞典的維克圖爾兄弟會。
因反抗丹麥女王而成立的維克圖爾兄弟會,是北海有名的僱傭兵。
接受了金髮王任務之後,在起伏不定的北海巨浪上,開始承擔吸引和分散卑爾根海軍注意力的任務。
金髮王的本部則透過陸地開始進攻,揚長避短,發揮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