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 第0072章:莫惹老實人,陳執中的軟肋

第0072章:莫惹老實人,陳執中的軟肋(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列國大修士凡人流:參天竊道仙子很兇魔王,穿越百年的愛!驚霄長風破浪濟滄海0修個仙,泡個妞靈淵啟世:逆途破穹家族修仙從鎮族神劍開始修仙問道之初入仙途長生從靈畫師開始回舞九天萬古鎮天修真雙雄地球源起:玄幻古史穿越了,靠賣靈藥變強乾心論道靈骨仙緣仙淵破天異世帝尊是神偷

三司使張方平的《論學子文弊書》,瞬間讓朝堂變得熱鬧起來。

一些具有明顯“太學體”風格的文章也開始在官員們的手裡流傳。

真宗時期,追求形式美、辭藻華麗的西昆體盛行,但因缺乏真情實感,遭到歐陽修、石介等人批判。

國子監和太學的考生們不斷調整風格,便逐漸發展成為了太學體。

太學體無西昆體那般浮華淫巧,卻變得晦澀難懂起來。

簡言之。

太學體的風格就是不說人話,以險怪著稱,且喜歡抨擊時政。

抨擊時政這個特點,還真緣於石介。

石介在講課時,最喜的便是在講究儒學之時,針砭時弊。

最有名的,便是石介的《慶曆聖德頌》,但此文文風,並算不上險怪晦澀。

一時間,太學體在朝堂上火了。

首先。

翰林待詔丁度、翰林學士王堯臣率先表態。

二人對張方平的這篇文章讚不絕口。

稱當下文風已壞,天下士子苦太學體久矣,理應摒棄太學體。

緊接著。

杜衍、吳育、陳執中上奏。

這三位相公認為,‘太學體’文風本是抑制最初辭藻華麗的西昆體而來,雖然也走了極端,但仍有可取之處。

此時更改科場文風,為時已晚。

將會導致很多三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因此落第,建議維持原狀,來年再進行調整。

隨後。

國子監孫覆上奏。

他認為太學體並非晦澀難懂,他與石介也從未力挺過怪誕流蕩的文風,乃是學子為應試,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文風。

此風雖怪異,但敢於談論時政,並非一無可取。

接下來。

御史中丞王拱辰開始上奏。

不得不服,這位王中丞找的角度甚是刁鑽。

王拱辰認為,此等怪誕流蕩、晦澀難懂的文風雖是石介、孫覆在國子監、太學宣講引導所至。

但監察御史蘇良亦為助推者。

正是蘇良在去年大力倡導擴建州學、縣學,才導致了太學體的大範圍傳播。

此外,歐陽修多次舉薦石介的文章,也有助長此等風氣的責任。

王拱辰較為靠譜的是,他沒敢噴歐陽修也是太學體。

歐陽修的文風自成一體,與太學體全然不一樣,只要不是個瞎子就能看出來。

最後。

就連剛返京的樞密使,石介的一生之敵夏竦也發言了。

誰人毀石介清譽,夏竦定會幫幫場子!

夏竦稱石介乃是導致此晦澀文風的罪魁禍首,理應廢棄。

朝堂官員們各執己見,亂成了一鍋粥。

有的是真恨太學體,有的則是在公報私仇,還有的則在維護太學體……

石介若泉下得知。

身死之後先是差點兒被人掘墳,而後又被罵誤人子弟。

估計棺材板都壓不住,託夢都要來辯解一番。

……

此刻,心情最糟糕的莫過於趙禎。

趙禎翻閱著一道道奏疏,氣得幾乎吃不下飯。

全朝官員都在討論太學體的過失,討論石介、孫復的過錯。

卻無人道若改變當下的科舉文風,接下來學子們會不會鬧,又應該如何改。

大宋的一些官員們,最擅長做的便是提出問題或發現別人的問題,但卻又無法解決問題。

最後互相扯皮,事情沒解決,卻助長了官員內鬥。

此刻。

翰林學士歐陽修和監察御史蘇良都未曾發言。

目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李青踏上修真途我,女帝相父,開局指鹿為馬笑閻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