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5 頁)
凇k蘧悴恍恚�聳虜蛔夾小!薄�1】
火炮不談,就說火槍,有清一代,直到鴉片戰爭,綿延二百年,清軍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都一直用火繩槍,原因也很簡單。當年康熙在雅克薩對俄羅斯,在西北對噶爾丹,都吃足了燧發槍的苦頭,甚至自己的舅舅,指揮炮隊的佟國綱都被打死。對這火槍的厲害,就跟紅衣大炮一樣,認識透骨入髓,後來乾隆徵緬甸,更在燧發槍上栽了大跟頭,但即使如此,依然沒有去改進過火槍。
清初幾個皇帝不是把火槍當作弱者之械,恰恰相反,一直都當作軍國利器來看。火槍的技術發展,至少皇帝是清楚地看在眼裡,就看康熙收藏在自家皇宮那各式各樣的火槍就很直觀,傻子都能明白蕭勝之前說的道理。
就因為知道這火槍的厲害,才要堅決遏制它的發展。火繩槍早就廣為應用,滿清立國之後要再禁用,很不現實。幸好這東西缺陷太多,只勉強湊合能用,鎮壓沒有火器的作亂草民足夠。燧發槍就不一樣了,它可是古代軍隊和近代軍隊的分野線,由它而起,再加上刺刀的話,就是全面的軍事變革【2】。韃子多半是看不到這點,但他們能看到,如果放縱火槍發展,就會面臨一個非常恐怖的現實,那就是一槍在手,人人皆可為兵……
滿人不過百萬,漢人可是億萬。八旗兵的數字,歷代皇帝都秘而不宣,二十萬是後世的推測,而這二十萬裡,純正的“滿洲八旗”不過五六萬,漢人每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們。大炮是戰略武器,可以握在手裡,可火槍卻是普遍裝備的,漢人兵丁握在手裡的武器越先進,他們滿人就越危險。
清初這幾個韃子皇帝很清醒,這個認識非常準確,在文治之外的這軍事上,他們也很下了功夫。為了從根子上禁絕這種威脅,韃子朝廷連八旗的火器營也沒用上燧發槍。輿論和軍制自然也得配合這個政策,宣揚騎射的牛掰,火槍的不堪,打壓精於火槍的人才。這就是蕭勝鬱郁不得志的原因,也是他總覺得皇帝和朝廷不重視火槍的錯覺來源。【3】
但李肆還沒傻到直白地來說這些話,想的也不是辯倒蕭勝,而是拉近兩人的關係。眼下正是給這傢伙埋下一顆種子的好機會,他的經歷,他的命運,還有從他話裡聽出的不甘,被壓抑的熱血,一切都表明,他就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叛逆溫床。
李肆緩緩說道:“蕭大哥,我跟你說個小秘密。”
等著蕭勝將一口酒嚥下肚,嘴裡再沒嚼著東西,手裡筷子擱下,腿也擺在桌子外,一切“隱患”都被消除了,李肆這才接著開口。
“說到這滿漢一家,我想起了一件事,當今皇上……”
李肆虛虛拱手,當然,右手的中指翹起來衝著天空,蕭勝並沒注意。
目光轉到蕭勝那張已經紅透了的面孔上,李肆一個字一個字地吐了出來。
“當今皇上,並沒有剃髮。”
【1:金國正確實是個傻大膽,他一邊上奏一邊造,等康熙不允的批覆下來,炮已經造好了。為了不將事態擴大,康熙只好讓他把子母炮收在鎮標下,不準散往其他協營。之所以如此優容,筆者推測多半出於金國正的**背景。】
【2:禁絕火槍改進的一個例證就是刺刀,刺刀並非西洋獨有,明代火槍初生時期,就有人在火槍上插矛頭,趙士禎的迅雷銃也在嘗試著將冷兵器和火槍結合起來,如果這勢頭延續下去,華夏軍隊在火槍上裝刺刀是必然的趨勢,不會比歐洲人晚太久。可滿清入主華夏之後,火槍發展被禁絕,這麼簡單的一項改進居然都沒獲得應用。到了鴉片戰爭時期,鳥槍還是那鳥槍,軍隊也完全**,以至於滿清步兵成了真正的遠端兵種,就算是有膽子跟英軍對戰的清軍,只要英軍一發動刺刀衝鋒,清軍就全面潰敗。】
【3:謊言的最高境界就是騙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