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3 頁)
在演義小說和戲曲中,曹操多數被塑造成一個白臉的jian臣。可在真實的史五上,曹操卻是個舉拔賢能、知人善用,掃平四方豪傑,平定天下大亂的英雄人物。
&ldo;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rdo;
氣勢雄渾,慷慨激昂,帶著求賢若渴的情緒,帶著吞食天下的野心。
一首《短歌行》,一個真曹操。
他殺掉了呂布、華佗,他讓郭嘉為之鞠躬盡瘁,他把張遼納入囊中讓張遼奔走效命。他改變了時代……
葉曉易發現自己完全沒有了把握,她看到曹操,感覺自己被曹操身上的某些東西擊中。那種說不出來的滋味異常地壓抑,就像是一個人終日走在山嶺上,想要翻越過去,可不經意地抬頭一瞧,那座山卻高得無邊無際。
&ldo;曉易。&rdo;郭嘉審視著那幾個人,雖然面上也有些情緒,但不像葉曉易表露得如此明顯。他發現葉曉易身體微微顫抖,表情有些無助。
&ldo;奉孝……我該怎麼辦?&rdo;葉曉易想到了一個詞‐‐王者之氣。雖然袁紹高傲,但家世使然,他身上有種高貴的架勢,而曹操更不必說,韜晦在胸,審時度勢中,作為絕對不在他人之下。可反觀呂布,雖然胸襟、氣度都有,但家世不及袁紹,對政治、局勢的敏感也不如曹操,這樣的人,即使是個忠臣良將又怎樣?況且呂布武力超群,難免樹大招風,被人猜忌暗算,最後落個得不到就殺掉的下場。
&ldo;這樣如何?&rdo;華佗明白葉曉易在想什麼。他做了個撒藥面的動作,示意他要下慢性毒藥,好讓這幾個人死得不知不覺。
&ldo;不好。&rdo;葉曉易斷然否決。她不是不想殺這幾個人,可理智告訴她殺不得。
穿越時空,已經導致了這個朝代的變化,譬如郭嘉等人的年紀,還有和他們的偶遇,而華佗的穿越,又在這不確定性上加了一筆,使得未來更加莫測。如果任由歷史照常發展,起碼還能根據回憶對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應對,可殺掉曹操、袁紹,就等於把歷史推向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方向。
陌生的方向,等於更加沒有把握的方向。
在九原六小實力未足之前,絕對不能冒這種風險。所以,不可讓歷史有太大的變動。換句話說,就是明明知道某些事件會發生,也得眼睜睜看著它發生,甚至推波助瀾,免得歷史逃出掌控。
葉曉易看了眼戲志才,見他還在審視曹操、袁紹等人,不由感覺壓力陡增。雖然很想賺錢後一走了之,可那也不過是想想而已。不提跟呂布等人數年的相處情義,單憑呂布救命之恩,她也不能放任他死在這混亂局勢中。
&ldo;曉易?&rdo;郭嘉敲敲葉曉易的頭,對她跟華佗產生默契表示不滿,順便抗議一下她無視自己。
&ldo;奉孝,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卻發現阻力遠遠超乎你的想像。你會怎麼辦?&rdo;葉曉易問郭嘉。
&ldo;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敗,無所憾,勝……呵呵,用你的話,就是賺翻了。&rdo;郭嘉笑了,問葉曉易:&ldo;你想做什麼?&rdo;
&ldo;大哥跟這些人比,如何?&rdo;葉曉易用眼睛看看袁紹、曹操他們。
&ldo;沒法比。家世、頭腦、職位&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