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新國史(第1/3 頁)
黃帝紀元4713年,西元2016年。
華夏國史檔案館,一老者穿著頗有古風的現代裝,拿著證明透過重重關卡,來此一處緊閉大門的檔案館前。
叮叮叮!
錄入瞳孔和指紋,確認本人,大門開啟。
裡面是一排排書架,書籍有新有舊,有的被玻璃櫃封存。
“太好了,終於申請下來了。”
李思賢滿懷著激動,作為華夏資歷最老的古代史教授,他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經過上級允許,來到這個充滿絕密的檔案館。
他沒有著急翻閱資料,而是一步步走著,一邊看著書架上的封面。
最早的甚至有辰州時期的公文記錄。
上面記載了一個辰州的商人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拯救華夏道路,最終引領民族走向更偉大的興盛。
這些公文離不開兩個人——白帝教主許玄以及漢昌大帝許永,這兩個華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即便是一個沒有上過學的文盲,也知道兩人的名字。
大到國策、世界交流準則、政治制度;小到街邊小吃、路邊診所,都與他們息息相關。
官方歷史總是光明而正確的。
身為一個資深古代史以及考古專家,李思賢想知道為什麼兩兄弟每次都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他們留下的思想甚至讓後人渡過了所有危機。
以及為何國家還不對這段時期的古檔案進行解密。
懷著種種好奇,李思賢來到了這裡。
“咳咳,檔案不能外借,不能拍照,角落那裡有學習室,你可以待在那裡寫論文。”這時,一個杵著柺杖的老者咳嗽一聲,提醒道。
“好的,我會遵守紀律。”李思賢正色道。
他大概翻閱了一下自己的大綱,雖然對此耳熟能詳,但還得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麼遺漏。
李思賢野心很大,他打算一本書簡潔而又清晰寫完神州以及整個華盟的發展史。
從中總結出一條以神州為中心,並且符合新時代價值觀的歷史規律,這也是上級交給他的任務。
相比於三百年前,人類社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神州一統,再到太平初年的太平商亂之前,歷史學家稱之為萌芽時期。
太平商亂以及次年許玄逝世是個轉折點,太平帝平亂之後,並沒有進行向外擴張,而是專心治理內政,針對神州本土以及外邦藩屬的關係做了一個全面的梳理,其中頒佈的政策到現在還在沿用。
歷史學家對此高度評價,稱之為“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這是考點,通常高中歷史都會考。
這個時期的人們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個工業文明,並不是有槍有蒸汽機就是了,而是必須有匹配的制度。
太平帝在位三十五年,之後是聖道皇帝。
“嘖嘖,許氏昌朝真是個長壽王朝啊,不過長壽確實是一個王朝穩定的關鍵之一,歷史上因為皇帝短命,而導致國家混亂的事情不少。”
李思賢在本子上記錄著自己的想法。
他們普遍生育也比較晚,除了第一代漢昌,通常皇子們在二十五歲才有第一個後代。
因為前朝皇帝壽命長,導致後面繼任的皇帝普遍在五十歲左右。
這個歲數在普通人眼中算是老人,但在政壇上算是壯年;有銳氣,但不算太盛;有圓滑,但不丟原則。
聖道皇帝展開規模更加宏大,更加深入的殖民,用李思賢的話來說,就是給周邊落後文明帶來先進的文化。
聖道之後是永昌,永昌沒有存在感,在位五年,耽於享樂,甚至恢復了太監製度,社會思想趨於保守。
對此,歷史學家評價是社稷發展達到上限,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