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這話還真沒說錯。
如此一來,天子遲遲不立太子,似乎並不能歸咎於他看重嫡次子這個方面去。
「元詢居嫡且長,能力出眾,德行無虧,元誨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朕有什麼理由要廢長立幼?」
徐皇后默默不說話,只不過現在是羞的。
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啊!
光幕給人透露的資訊,有許多都成了真,又有許多被提前規避了。
諸子相爭,這是光幕所透露的,祁元詢這位皇太孫乃上皇之所立,轉為太子名正而言順,饒是如此,天子也拖了好幾個月。
這樣一來,便不能不讓人想到天子愛重次子這方面去。
可是,光幕上,祁元誨這位「言動輕佻」、在京中名聲甚是不好的皇次子,可是屢屢身先士卒,為靖難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啊!
與之相比,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光幕記載中,留守大後方,僅憑萬人拒五十萬大軍的世子,在後方防守與後勤供應等方面,自然管理得井井有條,只是給人的印象,卻不出眾,以至於讓他的兄弟有了與他抗衡的機會。
但那是光幕記載!
若是沒有那一場場的大勝,祁元誨拿什麼與祁元詢比?
比寵愛,對嫡長子的虧欠沖刷了那一絲絲的疏離,再加上皇孫加成,祁元誨是比不過祁元詢加祁允昭這兩個人的分量的。
比地位,祁元詢是嫡長子,先為世子、後為太孫,宣武之時,天子親命,滿朝文武,盡皆擁戴,祁元誨拿什麼比?
比能力,祁元誨沒有例項證明他到底有沒有沙場徵戰的能力,就算有,朝廷的諸多宗王,哪一個不是在戰場上拼殺出的威名,就多他這一個嗎?
祁元詢雖然沒有參預正經的朝廷大事,但是差事也辦過幾件了,結果可以說是很不錯,理政能力有最起碼的保障。
比名聲,那還是不要寒磣祁元詢了,宮中內外都知道原高陽郡王、如今的二皇子是霸王再世,個人武力不錯,然而嘛,光是不喜讀書這一點,就足以讓眾多的文臣看不上他了。
種種方面都不能比,祁元詢和祁元誨又是同母,天子也不會因為「立愛」這個原因,捨去長子長孫而立三個兒子中排行第二的次子吧?
說實話,當年在王府的時候,遠在京師的長子讓趙王夫妻二人掛念,幼子得他們的寵愛,次子雖然受到看重,跟在還是藩王的天子身邊接受教育,但到底不是名正言順的世子,某些他不該知道的、不該得的,趙王都是沒有給過的。
天子延後封皇太子,不管有什麼原因,總之絕對不是心中存在要立次子的想法。
坤寧宮中,二人說開,訊息傳到興慶宮,太上皇也很高興。
儲位得定,朝野稱意,眾皆歡喜——除了二皇子祁元誨。
雖然原本就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但等到事情塵埃落定,還是讓他大為失落,有些心態失衡。
實在是天上光幕的預言,讓他忍不住起了窺伺神器的心思,就算記載裡他沒能成功,也沒能杜絕他的希望。
如今卻是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他就宣告失敗了。
給祁元誨帶來更大打擊的還是天子之後的詔書。
皇太子冊立,他的金寶、金冊、儀仗,以及宮內遷宮等事宜,都要安排妥當,準備工作都要準備起來。
輪到祁元誨和他弟祁元證,就是天子冷冰冰的給禮部下的詔諭,等到宗室考封完畢,將擬好的受封結果呈上來,天子要一道給皇子與諸王王子們賜封。
也就是說,同樣是天子的嫡子,祁元詢受封皇太子,那真是風風光光,萬民同慶。
祁元誨與祁元證,就是淒悽慘慘,淪落到要和堂兄弟一起受封的地步,即便是板上釘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