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張氏心裡不痛快,暗地裡只呲氣,卻不能反駁兒子的提議。
那樣會降低兒子格局。
她不是心疼銀子,只是厭惡王家狠毒。
她不想信王氏的行動孃家不知道。
張才家裡,張福家裡都等著張氏決斷。
張氏只有吩咐:「按照大爺的吩咐辦。」
然後,臘月十五,王氏回京。
賈政不是主官,他可以回家過年。
他也必須回京。
榮府的人脈在京都,他得回京走人情。
今年賈政也算是露了大臉。
往年宛平縣的知縣,都是一年任滿就滾蛋。
為何呢?
因為皇帝在先農壇有一畝三分地。
每年都要行籍田禮。
收穫的稻穀用於祭祀祖宗。
皇帝雖然不缺祭祀的稻米,用親自耕種的稻米祭祖,代表一份虔誠。
剩下部分用來賞賜給大臣,表示寵愛。
然後,問題就來了。
種地得收稅。
宛平縣令倒黴就倒黴在要向皇帝收稅。
有人說,可以不收啊?
縣令再窮,一年的稅收還是墊得起。
如此行事,更加壞事。
寧願收不到,惹皇帝不高興,把你擼了,也別墊付。
墊付,你就成了饞臣。
這麼點子銀子既討好不了皇帝,又會壞了名聲。
御史會參奏你,同僚瞧不起你。
被皇帝擼了,可以去吏部重新求一個官兒做。
被御史參奏,成了諂媚之臣。
你就永遠候補吧。
除非你那幾兩銀子能夠感動陛下。
這卻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收取賦稅的事情,縣令交給賈政。
賈政硬著頭皮進宮收稅。
遞了腰牌,等待覲見。
或許是因為賈瑚落水,賈代善暈厥,嘉和帝心裡有些過不去吧。
賈政收到稅賦。
別人會問,都是銀子,別人如何知道這是皇帝交的賦稅,不是賈政墊付呢?
因為銀子是從內務府領出來。
領銀子的時候,有個黃色的袋子,上面寫著皇帝御筆:先農壇一畝三分地,賦稅幾兩幾錢幾分。
大家都知道這不是賈政的本事,不過皇帝願意給面子。
榮府聖寵依舊優渥。
這一次賈政回京,頓時成了香餑餑。
即便是那些翰林院學習的庶吉士,也很給賈政面子。
賈政攢的飯局,十二位庶吉士並無一人缺席。
別以為請吃飯很簡單。
自古就有制酒容易請客難的老話。
賈政去了宛平大半年,最大的進步是人變得圓滑了。
如今一個縣衙的錢糧賦稅戶籍這些事物,張口便來。
賈代善攏共交代兩句話。
一句話廉潔。
莫說榮府不差銀子,差銀子也不能沾手民脂民膏。
第二句話,不結交任何皇子。
這一句話在榮府已經倡導整整六年。
賈代善不干涉賈赦賈政吃酒請客。
一個公府出身的紈絝子弟,忽然改學歸正了,那才是有問題。
不過,賈代善這個人十分敏銳。
這一年臘月十五,嘉和帝說了句年關難過,漠北雪災嚴重。
西北旱情嚴重,國庫銀兩短缺,沒有銀子救災。
這話是賈敬帶回家來。
賈赦眼下在錦衣衛,不叫大起,他無需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