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第1/2 頁)
本來周氏還急著定親之事,現在是完全不急了,既然倆孩子情投意合,那她急什麼?哼,讓他們自己急去吧!
可秋葵壓根就不急,急的是李氏與楊科啊。
楊科不必說,二十歲的漢子了,饞媳婦饞的要死,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心意相通的,當然是想著趕緊定下來,趕緊成親,有個貼心的妻子。
而李氏呢,楊科二十歲都沒能成親,自然有她一份功勞,從前還覺得可以拿喬,如今自家兒子都成老黃瓜了,好不容易遇到一家各方面都很優秀的親家,那可不得趕緊綁一條船上。
見蔣家遲遲沒有回應,兩母子坐不住了,李氏甚至難得拿出壓箱底的錢,買了份大禮送往蔣宅,委婉地催促。
冷了楊家一個多月,周氏與秋葵促心長談了一番後,終於給了楊家回應,定親之事塵埃落定。
因為秋葵與楊科的年紀都不小,所以親事定的比較急,日子排在了不冷不熱的十月中。
婚服是秋葵親自繡的,蔣滿谷疼女兒,買了大把金絲珍珠與綢緞,堆滿了秋葵的屋子,等婚服成品做出來,無人看了不讚嘆。
兩家人等著盼著,終於是等來了成親之日。
親是在鄉下楊家結的,楊科雖是秀才,但俗話說窮秀才富舉人,楊家依舊清貧,等楊家親戚見到了秋葵一身金絲嫁衣,身後八個實木箱子後,紛紛露出了羨慕的表情,楊父楊母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笑得合不攏嘴。
秋葵只在鄉下住了五天,倒不是她不想住,她是帶了兩個丫鬟嫁過去的,平日裡有什麼活計都讓丫鬟做了,她還給家裡人都備了厚禮,楊家人沒有一人不喜歡她。
只是楊科還要在縣學讀書,於是一對小夫妻並兩個丫鬟很快便離開了鄉間,趕往縣裡。
楊科現在還沒什麼銀錢,兩人在縣裡住的是秋葵的陪嫁宅子,楊科很是不好意思,將自己存下的所有家當都交給了秋葵保管——雖然只有十三兩銀子。
這是他存著趕考的銀錢。
秋葵對這些並不在意,先不說她自己就能賺錢,名下還有三間鋪子出租,每月有十兩租金,更有一百兩銀票——本來蔣滿谷想給三百兩的,只是水芹沒必要如此多現銀,銀錢一直在貶值,還不如換成商鋪,便花了兩百兩多購置了一間大鋪子。
但她也不是傻子,明白丈夫的心意,收了銀錢,甜蜜道:「那我給你保管著。」
楊科鄭重道:「我一定會努力考上舉人,只要有了舉人功名,日子便能寬鬆許多。」
舉人教學,銀錢可都是翻倍的。舉人的來錢路子其實有許多,來錢最快的便是過戶商戶的田,不像秀才免稅田地有限,舉人免稅田地無限,靠著這門「生意」,舉人每年收入至少百兩。
只是這事雖然沒人追究,像楊科這種老實人卻依舊不喜歡,不想做。
畢竟商人賺錢了,國庫卻空虛了,難的不還是百姓,楊科父母便是農民,他感同身受。
秋葵出嫁了,催婚壓力便到了水芹身上,不過水芹每月只在家幾日,偶爾被唸叨幾句,也當沒聽見。
直到某日,周氏竟拉著她,將物色的三戶人家獻花一般捧到了她面前:「這是金店家的侄子,年紀輕輕便管了雲縣三家布店,日後可得被金店家重用。金店家很是喜愛你了,這樁婚事他嚴明瞭,要為你保媒呢!」
「這是何氏酒莊的二少爺,也是位讀書人,可惜時運不濟,三次都止步院試,不過他的學識總是被夫子讚嘆,考取秀才是早晚的事,你若是嫁過去,有人伺候不說,說不定日後還是秀才娘子!」
「還有這……」
這些人確實已經是周氏能接觸到最好的公子了,只是對水芹來說,比起許晏清,他們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她耐著性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