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再回延州(第1/4 頁)
而柳琦剛剛解決了股災,想要整頓軍務,卻發現自己的心腹武將有很多告老還鄉,甚至很多直接去了漢國。
比起文臣,武將更加理解漢趙兩國的軍事差距,他們對大趙的未來更加悲觀,以至於現在柳琦想要找做事情的人都找不到了。他只能找到張亢來編練新軍。
而他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則是弄到錢財來維持大趙的軍工體系。大趙的工業化註定不可能像漢國一樣的順利。
漢國有徐燁這個從工業化時代過來的人,他是見過工業化社會的樣子的。
雖然他可能不懂大部分工廠裝置是如何製造的,但他卻可以輕易找到阻礙工業化的制度,而且剷除這個制度,為工業化的發展保駕護航了。
而大趙這邊卻沒有任何人見過工業化時代的樣子,他們只能勉強摸著漢國的石頭過河,還要想辦法畫地為牢的封建勢力扯皮。
大趙封建的官員不是說這個作坊不符合祖宗之法,就是對工業生產的步驟當中貪汙腐敗,拉高大趙作坊生產的成本,甚至剋扣工匠的俸祿,減少材料的使用量,做一些根本不能用的工業垃圾。
甚至柳琦想要修建鐵路,以提升大趙境內軍事調動能力和貨運的速度。他都和保守派官員說好了,這些官員也贊同修建鐵路。
但在徵地的時候又會遇到各自問題,不是說鐵路敗壞風水,就是是自己家的祖墳在鐵路沿線上,不能修建鐵路驚擾自己的祖宗,總之漢國的鐵路一年可以延伸上千裡。
柳琦弄的精疲力盡也只修建了上百里,照這個速度修建下去,只怕汴京被漢國攻破,大趙的一條完整的鐵路也修建不出來。
再次成為丞相的這一年時間,柳琦比他當官十幾你都要疲勞,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和他作對。
柳琦都感到有點奇怪了,為什麼大漢的工廠說開就開,而且可以快速發展壯大,賺到大量的錢財,而他在大趙建設的工廠產量不高不說,還卻一直在虧損,火槍火炮的成本比漢國高不說,還經常出現不能用的垃圾貨。
為什麼同樣是工匠,大漢的工匠可以做出物美價廉的貨物,而在大趙卻做不到這點。大趙的工廠要是失去了朝廷的輸血,馬上就有可能倒閉。
要是徐燁知道柳琦的疑惑,肯定會對柳琦誠懇的說,大趙已經做的非常好了,沒有一個適合工業發展的制度,還把工人當中奴隸來使用,卻還能製造出勉強能用的武器,已經是大趙的管理極其出色了,達到封建時代的巔峰了。
要知道自己為了培養合格的工匠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代價,給漢國百姓弄免費教育和軍事教育,提升工人素質。
在工廠嚴抓管理制度,甚至把自己和自己的親信鐵柱當那隻殺的雞,來震懾工人這群猴子,培養技術工人科學精神,把自己手下的財富全部都帶進工廠當中,讓他們成為工業化的既得利益者。
為了培養消費者,漢國均田富民,為了擴大商品生產和原料產地,漢國一路不畏強敵攻佔漠北,高原,西域,乃至最後吞併了整個大燕,這才勉強把漢國帶進了工業化的門檻。
就柳琦遇到的這些問題,和徐燁遇到問題的難度差了不止100倍。
柳琦在提升大趙武力的時候,也極其關注漢國的動向。應該說是整個大趙高層都非常關注大漢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在遼東地區,畢竟遼東地區什麼時候穩定下來,大漢就有可能什麼時候出兵攻趙
而大漢境內也是極其繁忙,徐如雲今天打掉一個幫派,明天剿滅一夥馬賊,或者開一個捺缽會議,邀請遼東的少數民族打獵。
而後當著這些少數民族頭人的面,用大將軍炮直接一炮砸塌一座小山包(下面埋了上千斤的火藥,主打的就是一個威力),驚的這些少數民族頭人戰戰兢兢,看向徐如雲都和天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