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第1/2 頁)
雖然這話聽著趙大海有一點點小開心,但是該教育還是要教育,趙大海回頭瞪了一眼,笑罵道:「我是胳膊斷了還是腿折了,活蹦亂跳的在家裡好著呢,你要去趕緊去,到時候沒媳婦了還要怪我。」
一路走一路互懟,讓周圍的寒意都靠近不了兩人的心。
趙家父子到秦記那條大街的時候,街道兩邊不少攤子早早支稜起來了。
進到這裡明顯就感覺周圍像是開了暖氣一般,讓人溫暖,而且還瀰漫著不少香味,麵條、油條和饅頭,麵粉與油混合後的香味作為明顯。
「走,你去買兩杯熱豆漿,我去買個油墩子,咱們再去排隊。」趙大海指了指對面一個攤位,自己則去另一邊。
如今秦記周圍可不是隻有一家吃食。
原本那邊車站的攤位也不知什麼時候,都不約而同往這裡聚攏了過來,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攤子。
以前還只有早餐,現如今,早中晚,各種吃食是一個都不缺,而且秦記對面那條路已經不少商鋪在建造,聽說早早都租出去了。
如此場面確實不算全是秦記帶出來的。
這還要從車站再過去那邊的大廈說起,現如今已經入駐不少商鋪,商場,電影院,但是吃食上就比較少,只是那邊還有辦公樓,周邊物業小區並不給他們這些平常攤子機會,再加上秦記如今的名頭,慢慢大家都選擇來這裡開攤。
當然了,秦記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一切的開始還要從俞嬸子的油墩子攤子說起。
夏日裡,稍微油膩的油墩子肯定是賣不出去多少,俞嬸子家裡就除了一個小孫女,還有一個厭食症的女兒,日子本就悽苦,到了夏日肯定更加難捱。
秦瑜原先是不知道俞嬸子的事情,只是有天,她孫女知道秦記的美味,一個人來到秦記想買涼皮給媽媽吃,還問她可不可以來工作。
一個七八歲的女孩,還是大中午,自然引起趙媽的注意,也很快就認出了她。
秦瑜知道後,肯定不會僱傭童工,不過除了送去飯菜,也教給了俞嬸子一些手藝。
這後來秦瑜還乾脆邀請俞嬸子來秦記附近擺攤,俞嬸子原本打算幫忙洗碗之類,可都被秦瑜拒絕了,說留著時間照顧家人,讓她一時之間又不知道怎麼感謝。
緊接著腦子靈活的黃丘早餐吃完油墩子,就給俞嬸子提了一個建議,說這秦記什麼都好,就是周圍太空落落,可以多來一些攤子,到時候一條街都是吃食,多熱鬧啊。
這之後呢,秦記自己就火到了宜市,而來秦記的食客,對吃食上要求肯定不低,反而連帶著附近攤位的品質都因為良幣驅逐劣幣,提升不少,也因此,隨著這半年的積澱,基本上宜市的人都知道,在東站汽車旁邊,有一條秦街,以秦記帶頭,全是美食。
-
「還好,我們來得不遲,前面才二十幾個人。」趙大海坐在小凳子上,吃這油墩子,喝著豆漿,順便和前面的客人嘮嗑。
趙大海幾乎每週都來秦記,一趟打包,一趟堂吃,半年下來自然認識不少人。
還沒說幾句,就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加入:「哎呦,趙老哥,好久不見!」
楊春桃自來熟地坐過來,同樣帶著凳子,後面楊大勇也帶著大碗走到趙立新旁邊。
「我跟你講,昨天這餃子可有不少是我包的,趙老哥你要多吃點,」楊春桃是自帶瓜子過來,還隨著帶著一個小袋子,「也不知道今天會有多少人,我們包的可不少。」
不過不是擔心浪費,而是擔心不夠。
「楊大媽,你就別擔心了,實在不行我可以多吃一點的。」
趙立新勉強的樣子讓楊春桃笑著裂開了嘴:「就你憑,我是擔心還不夠,聽說湯圓量比餃子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