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1/2 頁)
林孝鵬的妻兒都沒有選擇放棄他,兩人已經商量好並聯絡好了商隊,等著林孝鵬被流放到邊境的衙差出發之後,他們就跟著一起走。
邊境是個時常有小規模戰亂的地方,那裡兵多民少,武力值高的多會做飯的廚子少,林孝鵬到那裡之後很快就被軍營給收入,成為了一名夥頭兵(做飯計程車兵)。
當然,這些都是很多年之後的事情了,此時的秦門還不知道那麼多事情,他在送走了林孝鵬之後就忙碌得每天都像是在飛奔。
晉江文學城重新裝修好之後,原本被挪到鴻儒書院辦公的大家又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地方,新裝修好的晉江就和秦門之前看到的設計圖差不多,把重物全部放二樓之後,整個地方都寬敞了不少,原本在裡面上工的眾人在新的環境裡熱情也更高了。
秦門懷著滿腔熱情規劃著名自己新買回來的鋪子,雲來樓當初是林孝鵬為了報復都城美食圈的老大——方氏菜館特地挑選的地段和鋪面,它本身的佔地面積就不是一般的小菜館能相提並論的,難得的兩層樓不說,如果把廚房和後院全部囊括進去深度也很可觀。
秦門當然不會指望把這地方改造成後世那種超級大超級輝煌同一時間數部電影播放容納上萬人的電影院,但他可以嘗試做單純的一個「放映廳」——
有舞臺給演員表演,有容納上百人的觀眾席可以讓觀眾入座觀看,後面再做一個留給演員、編劇、導演的準備場地……
那這個空間就妥妥的夠用了。
秦門按照自己前世在劇院看戲和作為「粉頭」去電影院後臺給偶像獻花的記憶,找了大徒弟趙成透過口述筆畫的手段畫了十幾張圖紙,交給了之前負責改造晉江文學城的工匠們,請他們繼續動腦筋大改一下他新買的那個雲來樓。
秦門畢竟不論前世還是今生對於建築那都是門外漢,大徒弟趙成也是隻懂畫畫不懂力學的,兩個人雖然把圖紙畫得漂亮到不行,但著實傷了幾位工匠的腦筋,如果不是看人家秦關之給的錢多並且這種建築風格他們沒有做過,他們還真的想撂挑子不幹了。
這裡,一群工匠圍在那堆圖紙前發呆,絞盡腦汁想著要怎麼還原圖上的場景,那裡,原本還忙著劇院改建事宜的秦門突然間放下了這件事,正準備著行李,一副即將出趟遠門的表現。
而事實就是秦門真的要出遠門了——既林孝鵬回老家之後,他也到了該回一趟老家的時候了!
邀請秦門回去的是宋家兩兄弟。
宋家兄弟是原身的好友,曾經受過秦爹秦孃的幫助,對穿越而來的秦門也是各種照顧,是秦門非常珍惜的朋友。他們兄弟二人一直住在朝廷為災民準備的廉租房裡,然後在都城大商人王大商人的鋪子裡當都城範圍內的送貨員。
而宋家兄弟之所以要在這種非年非節的時間段邀請秦門一同返鄉,事情還要從秦門當年逃難到都城開始說起。
……
……
眾所周知,秦門並非都城本地人,他是從晉江逃難而來的難民,中途因為原身自己體質差一口氣沒上來,一個現代飛機失事的同樣叫秦門的現代靈魂附身到了這具古代身體上,成了「接盤俠」,代替原本的秦門繼續北上逃難,一路逃到都城,根據朝廷頒布的各種對流民的優待措施在陌生的時代陌生的城市安了家,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徒弟,過上了自己的生活。
而當時朝廷給出的針對流民下達的各種旨意當中就有一條——
「待家鄉災亂過去,逃難到都城的流民可以自行決定去留,屆時想要返鄉的流民,官府會統一送大家回去。」
宋家兄弟拿著《齊天周報》給這份報紙的創始人之一臉黑線的秦門看。
如今距離當時晉江那場水災已經過去了有四年了。
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