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原來這四人都是前朝一個晉江地方戲戲班裡收養的孤兒。
因為戲子在前朝屬於非常下賤的職業,沒有百姓會自願去當一個戲子,這種戲班的戲子來源基本就是犯了罪被納入賤籍的官員家屬後代以及那些無父無母的孤兒,孤兒們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會被戲班班主收養,傳授有關唱戲或者幕後的手藝,等孩子大了就可以讓他在戲班幹活了,秦門這次遇到的這四個就是當初戲班的班主領養的孩子。
他們本該在長到十多歲後在戲班當樂師的當樂師、化妝的化妝,可誰曾想,之後前朝動盪、戰亂紛飛,好端端的戲班在這種情況下開不成了,不得不解散,幾個孩子還被迫流落街頭。
他們在戰火中好不容易長大,為了生計也做過不少的工作,但必須承認的是,幹了那麼多份工作,他們最想要做的還是當年班主傳授給他們的那份手藝,恰好姜國的皇帝廢除了賤籍,他們就更想要重操舊業了!
可惜的是,姜國並不興戲班子這一套,許多地方根本就沒有戲班,就算有也是在大戶人家家裡養著,表明了不收來路不明的人,四人找了好久都沒能找到合適的戲班,這才機緣巧合之下勉為其難地找到了晉江文學城這個看似帶著點戲班特質但又不是戲班的地方。
人手齊了,秦門和許威的受難日也就開始了。
提問:一個沒有人管自己決定自己事務的網紅和一個有經紀人有公司負責的大明星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顏值?收入?幕後團隊?粉絲群體?
都不是。
……是工作量啊工作量!
小五接手了秦門和許威的工作安排,認認真真按照當初秦門教導他的有關經紀人應該要做的各種事情給他們倆畫了個時刻表,嚴格規定了每一段時間他們應該在哪裡幹什麼,一張表格把兩人的時間規定得滿滿的,看得秦門忍不住流下眼淚。
「……這種行為放現代就叫壓榨手底下的藝人!」秦門咬著被子偷偷嘀咕。
小五除了給自家師父和許威安排了每天下午固定的菜市口的說書之外,還聯絡了晉江當地有名的菜館茶館老闆,讓自家師父和許威按照他定的日子輪流到這些地方坐著,每過一段時間還要往晉江周圍的村落跑,去那裡講講故事、唱唱歌。
是不是講《少年提刑官》這個故事不重要,秀一下自己的本事,讓眾人知道他在那裡讓更多人認識他才重要!
當然收錢也很重要。
具體形式在秦門看來就跟那種商場剪綵、商演之類的差不多。
公關的隊伍被小五拖出去發動自己身為晉江百姓的優勢特徵,在城中和村裡散播著「都城第一說書人返鄉說書」、「《少年提刑官》,一個你從來沒聽過的有趣故事」、「來紫都城的特別歌曲」之類的傳言,勾起了更多人對秦關之這個故事和許威那首歌的好奇,引來更多人想要進城一睹「都城第一說書人」的風采。
而小五自己則問大師兄借了塊朝廷下發的「記者證」的牌子,靠著朝廷這座大靠山見到了晉江當地剛被派來管理此地的知府大人,得到了短時間內菜市口那塊地的使用權。
第二天,原本人滿為患的菜市口就被小五帶著若干保鏢用木樁和繩子給圍了起來,裡面擺了更多的椅子和小板凳,門口站了個老鄉手裡拿著寫著數字的紙條,表示只有花錢買到他手裡的紙條的人才能進去,一個人一張票,一張票對應一個位置——
這是人家小五無師自通學會賣門票了!
當然小五也沒有做得特別過分,圍起來的那個圈更多的只是地段好的那一圈,觀賞視角更好一些,站外外圍其實也能聽到和看到裡面秦門的說書,所以大家對於這種從免費變為收費的活動也沒那麼多怨言。
不少人一開始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