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第1/2 頁)
「卻沒想到,這位知府就任不過半年,安城就發生了暴動,當地的百姓殺了知府,殺了駐軍的頭目,霸佔住安城,自立為王。」
「……可這是為何?」
秦門聽到這裡也是一臉懵逼,如今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也沒什麼大災大難,這好端端的安城沒有任何預兆就叛亂了,這是個什麼鬼?
叛亂總要有個理由吧?
再不濟也該有個頭目吧?
誰這麼傻了吧唧的這時候搞叛亂?
知府咬牙切齒地回答道:「……前朝餘孽!」
原來前朝皇室成員並非全都被姜國的皇帝陛下給殺了,當初姜國的皇帝陛下來勢兇猛,為了保留血脈,前朝的皇帝就安排一些自家哥哥弟弟的庶子嬰兒跟著他的死忠大臣太監離開皇宮離開堵城,逃到其他城去生活,並看情況報仇。
而安城就是其中一位前朝皇室某王爺家的小孩子被收留的地方。
前任安城知府是個念舊的人,他反感姜國的皇帝將前朝皇室一家都給殺了的做法,將那主人家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收留教養,如今十六年過去了,當年的孩子成了個中二病青年,再加上前任知府在臨死前把積攢了一輩子的勢力和人手都交到了這位前朝小世子的手裡……
中二病青年決定要向姜國的皇帝復仇!
他高舉前朝皇室的大旗,趁朝廷對他一無所知,招兵買馬、廣納賢才,並在安城自立為王。
「如今馮大將軍已經率兵前往安城平亂,那裡局勢動盪,小郎君此去務必要當心啊……」鄰城的知府大人一臉擔憂。
秦門心裡鬆了一口氣,想著既然前面的安城那麼亂,他幹嘛還要去呢?他就待在這裡等平亂結束之後再出發不就行了?
然而知府大人告訴他,不行,他必須現在馬上出發去安城。
說著,他從一張聖旨下抽出了一封信,將它鄭重地交給秦門,示意秦門開啟看看。
秦門接過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端王府小世子,他本以為是因為自己一去大半年,小世子想他了就寫了這封信,結果開啟一看,寫信的不是端王府小世子,是當朝的太子,再仔細一看信上面說的內容,雖然寫信的是太子,但裡面的語氣顯然是皇帝陛下的口述。
皇帝陛下在信上說……
要他去一趟安城。
去幹嘛?
去平叛。
秦門看完信,平靜地將信收好,內心瘋狂嘶吼——
饒命啊大聖爺!
第69章 烏鴉嘴&上戰場
安城叛亂, 皇帝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想到秦門,當然不是沒有理由的,說到底, 在這件事情上, 其實還是秦門自己自作自受。
事情得從秦門當初和皇帝首次見面,用一個故事進諫聖人並說服了聖人和他合作搗鼓報社開始說起。
秦門當初為了給晉江文學城找一個強有力的靠山,祭出了報紙和報社這一大招,為了讓聖人同意當他的後盾支援他辦報,秦門在勸說聖人的時候把傳媒的力量誇大到不要不要的,他說辦了報紙, 既能夠宣揚朝廷的德政和聖人的好,還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建立大國威儀, 不僅如此, 放在戰場上,報紙的存在還能增強己方的戰鬥力,削弱對方的戰鬥力,是十分優秀的戰鬥輔助工具……
而就是這最後一句話, 讓皇帝在安城叛亂的時候想起了他。
恰好此時秦門又剛好在距離安城不遠的地方,恰好安城的情況不適合動用太多的武力,最好來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 於是在指派了接替的官員和帶兵鎮壓當地叛亂的將軍之後, 齊天皇帝覺得這支隊伍裡還差著些什麼……
一個文官可以幫助儘快讓當地的政治經濟系統快些恢復到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