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步騭入幕(第1/3 頁)
陶應的交代,讓徐盛面現難色。
“主公,此事大而繁多,盛手下也缺少民政之才,恐一時難以完成主公所託!”
莫說還要清剿黃巾流寇,即便是理清一郡政務,徐盛都沒有信心在短期內完成。
“樂安有名士國淵、任燠,此二人皆是大才,可為一郡太守,待剿滅樂安國司馬俱黃巾,可徵辟二人出來主持齊郡事務。”
陶應也知道有些為難徐盛,可時不我待,他手裡也沒有人,不壓榨屬下的潛能,總不能自己親自上吧。
“文向,你難道忘了我的政令嗎?我們不僅僅要剿滅黃巾流寇,還要隨時隨地廣納賢才,為我所用。”
“我相信,這青州地面上,還有許多高才被隱沒,一定要大力推行《招賢令》,不分出身、不拘一格用人才。”
陶應先安撫了一陣徐盛,又是一番語重心長,諄諄教誨。
“盛讓主公失望了!”
一葉障目的徐盛,被陶應一語點醒,目露慚愧之色。
“真是忙昏了頭,居然忘記了我徐盛是如何出頭的!”
陶應不會批評徐盛,反而又安慰他一番。
“如今正處戰時,軍事上文向都忙不過來,讓文向一人四處救火,確實有些難為人了,是我顧慮不周。”
徐盛見陶應沒有責備他,反而又為他開脫,眼圈微紅,感動不已。
“也唯有這樣的主公,才值得我徐盛永世效忠!”
有些躊躇的陶應,暫顧不上徐盛的心情,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過於著急了。
“要不,暫時放棄司馬俱,先將齊國穩定了再說?”
一邊權衡利弊,一邊目光四下流轉,忽然看見王朗、步騭正一臉驚駭地望著自己,陶應心中一動。
“二位這般看陶應,是否應有不妥之處,萬望二位指點、解惑!”
王朗與步騭皆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的權謀之士,能得二人一番指點,陶應自然可避免犯一些低階錯誤,少走許多彎路。
“陶郡守,這私自取消兩國,將之合併為一郡,必引起皇室攻訐,會為陶氏引來殺身之禍!”
王朗是陶謙的徐州治中從事,也算跟陶應這個二公子是熟人,自然說話少些顧忌。
“呵呵,原來是這事,你不提就不是王朗了。”
陶應暗舒一口氣的同時,輕描淡寫地解釋了一句。
“據應所知,無論是齊國,還是樂安國,漢室宗親皆被黃巾流寇屠戮,已後繼無人了!”
既然封國已無子嗣繼承,當然是可以取消國號的。
若在過去,陶應是不會這麼幹的,既然知道捱過明年四月,靈帝駕崩,大漢的江山就要與老劉家沒啥關係了,為了自己後方穩固,政令統一,陶應必須這麼幹。
“即便如此,陶郡守也不能這般做,必須得有朝廷敕令方可行。”
王朗雖然懷疑陶應的說辭,但即便是真的,也不能先斬後奏。
“王治中多慮了,如今的青州,黃巾流寇肆虐,刺史隻身逃亡,各地郡縣太守、縣令死的死、逃的逃,使生民倒懸,置身於水火,應唯有行霹靂手段,方能顯菩薩心腸,否則,這青州的秩序,何時方能恢復安寧?”
王朗還想反駁,可陶應沒時間與他辯論,自諳也辯不過王朗,他又沒有諸葛亮的口才。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陶應想起演義上諸葛亮罵王朗的那句臺詞,感覺就是全書的經典。
“子山先生,應知道,先生不僅祖上大才頻出,即便是先生,對各種學問和技藝廣泛學習,又通讀博覽各種書籍,且性格寬雅深沉,能夠折節降志,屈己辱身,允文允武,不知,能否屈就於小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