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晴雯哂笑:「呵呵,我隨姑娘隨姑娘。」
當下夜風徐徐,丫鬟們在屋內鋪開桌几,雪鶴擅撫琴,自告奮勇去庭院裡撫琴,主僕幾個開啟窗戶,聽著琴聲,閒閒聊天,格外悠然。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晴雯自然想到了正經事:給姑娘匯報近來經營情況。
她端起一杯西瓜汁,絮絮叨叨開始痛心疾首:「姑娘,適才我盤算了一下我們憶江南綢緞坊的經營,發現收入大大不如預期啊。」
「?」黛玉素來不喜聽這財啊錢啊的事情,可幾個丫鬟在下面都急了,這可是有他們份子的,如何就黃了?
晴雯盤算:「我們先下開店共有成本三千兩白銀,其中店面四百兩一年,夥計不用花錢,掌櫃的一年俸銀五十兩,送貨的成本因著是林家往來常用可以忽略不計,繅絲坊便花費了五百兩白銀,如今還有請的織布師傅,林林總總,我們店裡只迎來了區區幾十個顧客,可那些工人卻不能間斷了白銀,這樣一來,兩下便只有虧損的份。」
黛玉揮揮手:「就當是玩了,你們幾個填進份子錢的,回頭找我私帳上支取回去,快別心疼了。」她自然是不放這個錢在心上的,又體恤丫鬟們,所以開恩彌補。
晴雯可不信這個邪:「姑娘別啊,再給我一點機會。」
她仔細盤算過了,自己初期犯的最大錯誤便是忽略了消費者,這個時代的消費者和古代完全不一樣,對於老店的忠誠超乎她的想像,因而須得注重營銷才可以。
「姑娘,我還要請你示下,繅絲廠的部分工人可否解僱?等我們憶江南壯大再請回來?」
黛玉搖搖頭:「事關林府信譽,萬萬不可,不如這樣,讓那些工人照常織造,布匹料子若是賣不出去,便由我們府裡拿來送人,橫豎府裡都要有這塊開支。」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晴雯明白,封建社會自然不能像她前世在商品社會裡那般行事,因而也應下,只是努力想在其他方面彌補。
這一晚主僕皆歡,黛玉臨散場的時候還調侃晴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算盤。」晚上大家散了,晴雯索性秉燭做計劃,她還真不信了,自己能在古代受到這樣的挫折。她思索著這家店的戰略定位,又列出目前最大的幾項開銷,再將主要消費群體進行剖析,終於心裡有了成算。
第二天晴雯便開始著手佈置,先是將憶江南中的成衣生意全部都砍除,他們原來是既販賣布匹,又兜售時興的成衣,還學著別的布莊的樣子自己養了幾個大裁縫,尋常也接定製的單子。
可是如今看來初期就經營過於雜亂,既不利於在顧客心中找準定位,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喜嬤嬤和雪鶯很是惋惜,她們做的一手好針線活,自然很希望保留這些,晴雯只好安慰她們:「等店裡打出了名氣,我們再將這些加回來。」
第二個舉措便是增加營銷。晴雯事先在江蘇做好傳單,又差人運往京師,令憶江南里的僱員都去附近街面上發放,傳單上畫了布匹,又畫了江南畫舫煙雨,上書「憶江南」,右下角畫了簡易的地址,便是尋常拿來貼也好看。
光是這做傳單就花了一筆開支,古代的紙筆可不便宜,好在黛玉屋裡的丫鬟們都會畫幾筆,幫幫忙也就算了,黛玉也想幫忙畫,先被晴雯攔住了,這個年代還有些講究,閨閣小姐的字畫流傳到外面可是了不得事情。
還好晴雯設計的都是簡筆畫,她們幾個丫鬟一起動手也不過一天光景就做完了。
作者有話要說: 發傳單的事情,忽然想起日本,有一個人發傳單,有一個監督他發傳單,還有一個監督監督人,有效的完成了傳單的放送,不至於傳單都被塞進垃圾桶。感覺像一則沙雕新聞哈哈哈。
第42章 黛玉心驚肉跳為哪般墨跡電光火石揭陰